湖北武汉审计局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9日】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以科学审计的理念来转变传统审计思维,从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增强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公共责任意识,把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资金分配权、政策执行权的“四权”作为审计重点,围绕“审什么,怎么审、怎么评价”的课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向纵深拓展,特别是在审计理念、审计评价、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树立经济责任审计一体化理念。该局从项目安排到项目执行,建立了适合武汉市发展的一套方法,规范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改变过去以处室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模式,实行全局一盘棋,打破处室界线,整合审计资源,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人员的资源优势。项目执行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方案、统一处理、统一报告格式,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后,由局长统一主持召开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会议,民主决策,依法处理。今年该局共开展了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按照经济责任审计一体化的要求,项目涉及7个业务处室及计算机审计处等综合部门,74人(次)审计干部参与了审计。多处室一体化的经济责任审计,极大的优化配置了审计力量。
    审计评价注重体现“三个突出”。该局在评价领导干部履行其职责方面,把目标考核与实际效果相结合,注重体现“三个突出”的审计思路,即突出发展、突出惠民、突出和谐。突出发展,就是检查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是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的环境;突出惠民,就是看领导干部是否把政府惠及市民的实事办好;突出和谐,就是看领导干部是否营造了一种和谐发展的市场氛围。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过程中,充分贯彻“三个突出”的思路和方法,突破就账查账、就账论账、就账评账的局限,开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途径、新空间、新方向。
    审计方式实行“一拖N”审计模式。该局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同时,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等项目同时立项、同步实施、分别报告的审计模式。实行“一拖N”模式,提高了审计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责任划分难、评价难的问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的结合,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又避免了重复审计,缓解了审计任务重,审计人员少的矛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与领导干部有相关责任的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反映,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与领导干部职责没有直接关系的会计核算及具体财务事项方面的问题,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反映。通过明确不同问题的责任主体,一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另一方面又及时查处了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全面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武汉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这一方法受到了武汉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审计数据从财务数据向业务数据拓展。面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该局没有将审计形式仅仅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而是注重站在更高层次上,着眼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程序,内部控制水平,从帮助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效益的角度查问题,审计内容注重向更深层次拓展,利用计算机审计开展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交互审计”、“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审计”的尝试和探索。面对2家被审计单位海量的业务数据,审计人员采取在审计现场安装服务器,搭建小型局域网,利用远程桌面连接的方式,直接在服务器上运用审计软件来分析处理业务数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计算机审计,发现被审单位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漏洞,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环节的监督建设性审计建议,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该局为从严治审,从严管理,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武汉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意见(试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对项目计划与分工管理,审前调查与实施方案,审计范围、内容与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形成了内容涵盖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的规范体系,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人。目前,该局正在积极探索和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的暂行办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统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的权威。(黄亚平  胡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