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探索创新资源环境审计 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3日】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围绕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按照《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探索创新资源环境审计,为促进资源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资源环境资金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资源环境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思路。该局充分利用审计机关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传统优势,在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时,拓展审计的工作思路,除了主要对资源环境资金预算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资源环境资金征收、分配、管理方面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进行审计外,树立对资源环境保护程序和政策措施审计的理念,更加注重经营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增加对资源环保机构设置的健全性、职能的可靠合理性,资源环保建设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资源环境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内容,尝试对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世行贷款武汉污水和雨污处理、植树造林、汉江流域武汉段水污染防治等资源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进行评价,对潜在的资源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逐步从传统的账目审计中跳出来,注重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与手段,缩小与广义的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是以节能减排专项审计为重点,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工作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要求,该局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时,除了运用常规审计工作方法外,大胆实践运用节能减排成本效益和费用效果分析、决策和风险分析、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调查评估法、人力资本法等技术方法,重点审计各单位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环节各部门履行责任情况;重点关注相关单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上报数据真实性,节能减排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因决策失误造成资金和能源浪费、偷排偷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能源消费、环保统计、在线监测数据等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和执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各级相关部门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审计对策和建议。近年来,该局先后审计各类资源环境资金167亿元,从体制、机制、制度等宏观层面提出审计建议86条,已被采纳71条,促使有关部门健全规章制度38项。
    三是与投资效益审计有机结合,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局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注重与投资效益审计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既审查评判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又分析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增值性,还测试估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从中发现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借鉴投资效益审计较成熟的分析评价方式、方法,通过对资源环保效果和效费比的鉴证,评价资源环境法规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法规政策制定部门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法规与制度;评价资源环境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善资源环境投资的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达到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四是着力构建资源环境审计与财政、投资、经济责任等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整体工作格局。该局将资源环境审计融入到财政预算、投资、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之中,着力构建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的整体工作格局。在财政审计中关注资源环保政策制度执行和筹集、分配、管理使用资源环境财政资金等情况;在投资审计中关注重点建设项目在规划布局、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和生产运营等环节是否严格执行环保产业政策等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责等情况。该局针对土地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审计中揭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相关区建立了由发改委、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项目管理平台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工程设施后期管理者缺位、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在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亚行贷款武汉污水和雨污处理项目审计中,从检查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资金管理使用、相关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等情况入手,重点关注城乡居民饮用水源不达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不善等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评价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上报的26篇有关审计信息材料被省、市领导批示采用21篇(次),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吴震雄)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