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五项举措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1日】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的财政审计工作将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作为努力方向,坚持以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为目标,在关注预算执行的合规、合法、合理性的基础上,把审计的触角向前延伸到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环节,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审计内容逐步深化,审计整改更加有力,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坚持紧扣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的内容。荆州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紧跟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始终坚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方财政总体状况以及财政管理水平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如荆州市审计局针对市本级公用经费水平偏低、项目经费过于宽泛的实际,今年组织开展了对12个市直部门的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的审计,就各部门事权费用支出进行分析,查找用项目支出补公用经费缺口的原因,将预算分配和预算执行工作推向深入。
    二是坚持大财政审计的理念,不断推进审计资源整合。全市审计机关在深化、创新“公安模式”的实践中,坚持财政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的有机整合,探索实施包括项目安排、人员分工、质量保障、处理口径、信息披露、经费保证在内的统筹运行模式。同时,搭建预算执行审计综合平台,打破科室界线,集中优势兵力,统一组织部署、统一审计方案、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方法、统一成果运用,实现了组织方式上的点、面结合。
    三是坚持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努力促进财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近年来,该市审计机关在财政审计中,牢固树立绩效理念考核财政资金运行效果,审计视角实现了从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到关注财政资金效益性的转变。如最近3年来,荆州市审计局连续对科技研发费开展跟踪审计,促进了科研费使用效益的提高,项目结构、项目经费分配比例渐趋合理。又如洪湖、监利、松滋等地,连续对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等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审计,根据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类别,按照一定标准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查评价,促进了涉农专项资金实行了集中投放和集中使用。
    四是坚持立足民生、紧扣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市将民本资金和项目审计纳入财政审计大格局范围,坚持民本审计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对重点民生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高度关注党和国家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如洪湖市对建设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具决定意义的“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审计,石首市对楚源公司20万吨硫酸、劲牌酒业二期等10个工业技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达标情况的审计调查以及对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生态项目建设的跟进审计,荆州区对区工业园政府投资建设30余个项目的跟踪审计等,都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坚持把握总体、立足宏观,加强综合分析,充分发挥“两个报告”的作用。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充分发挥“两个报告”的作用,坚持从微观入手,从宏观着眼,注重对审计发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建议,使每年提交的报告都有新意和重点,深受地方人大和政府领导好评,有力推进了审计成果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中的广泛利用。仅2009年,全市审计机关共提出的涉及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被政府和部门采纳的就达113条。与此同时,催生了众多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最近几年来,荆州市政府制发《荆州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意见》、《荆州市政府债务还贷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荆州市非转经占用费用费用征缴措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各县市区也针对财政审计查明的问题,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受到各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如石首市市长张善彩、洪湖市市长蒋鸿多次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财政审计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肖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