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探索“三大”财政审计模式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来源:湖北省秭归县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积沙成塔”的原意是将细小的沙子聚集成塔。湖北省秭归县审计局近年来充分运用“积沙成塔”的“聚合”原理,探索出“三大”即大思路、大格局、大产品的财政审计模式,较好地化解了审计“板块”分割、审计成果分散、审计人员匮乏与畏审厌审的矛盾,产生了“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彰显出财政审计工作新的篇章。
    紧扣主题,谋划“大思路”。紧扣主题就是要紧扣以经济工作中心这个主题,这是谋划财政审计大思路的必然选择。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各种类型审计的“牛鼻子”。长期以来,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三大板块”处于分离状态,不能形成“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实践证明:地方审计工作要形成“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必须紧扣地方经济建设这个主题,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为目标,以服务“两个报告”(财政审计结果报告、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为抓手,牵住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牛鼻子”,整合各类审计资源,聚集各类审计成果,形成“大合唱”的大思路。如何践行“大合唱”的财政审计大思路,该局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了“两个突出”:
    审计理念突出了“三个服务”,即:服务大局、服务宏观、服务决策。首先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谋划审计工作,自觉将地方审计监督置身于地方政府的领导之下,做政府想做和需要做的事情,克服部门“单相思”,单边作为的弊端;其次千方百计把政府想做和需要做的事情做实做好。如2009年初,该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我县的财政债务和债权到底有多少,请审计部门开展审计调查”。该局快速作出反应,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县乡财政债权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审计调查,其调查结果很快进入了政府决策圈并受到政府多次表彰。事后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做政府想做和需要做的事情,把它做实做好,政府利用是不言而喻的。
    审计目标突出了“三个着眼”,即:着眼于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建设,着眼于维护财政安全,着眼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突出“三个着眼”,该局把单个审计项目的“个性”问题及风险与相近“板块”审计项目的“共性”问题及风险结合起来,融入财政审计之中,形成综合“共性”问题及风险;把揭露问题及预防风险与查找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结合起来,围绕“三个着眼”提出解决问题、改善管理、完善制度的审计意见及建议,实现“三个着眼”的审计目标。
    统筹全局,构建“大格局”。统筹全局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物质基础。
    统筹全局项目计划。统筹全局项目计划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石。首先按照“三个服务”的审计理念确定财政审计工作重点;其次围绕财政审计工作重点,确定其他各种类型的审计项目,把其他各种类型的审计项目当作财政审计中的一个“细胞”,形成以财政审计为统领的“大项套小项、小项撑大项”的立体立项格局。如2010年初,该局根据县长办公会议意见将全县行政、事业及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年度财政审计工作重点。为突出这个重点,该局将教育、卫生、农业、林业、交通5个系统及2个乡镇12个村作为财政审计延伸调查项目。与此同时,把被调查的5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2个乡镇的党政负责人确定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及对象,并将5个部门及2个乡镇所有投资项目纳入投资审计范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财政审计计划网络,构建成以财政审计项目为统领的项目计划“金字塔”。
    统筹全局审计资源。统筹全局审计资源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保证。其主要做法是:既用财政审计统领全局审计工作,又统筹全局力量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形成大布局、大聚合格局。首先在组织方式上打破行业股室界限,整合全部力量,形成以局长挂帅,分管局长牵头,财政金融股为工作主体的组织格局;其次以能人为引领,组建财政审计综合组(能人担任组长),下设各种类型的专业审计小组。财政综合审计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其他专业审计以延伸审计为主,各组之间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各自通过完成相对独立的审计事项,共同完成财政审计任务,从总体上形成了“大组统领小组,小组服从并服务于大组”的“一体化”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
    综合成果,制作“大产品”。综合全局审计信息成果,制作全局性“大产品”。“大产品”即全局性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制作者是审计人员,使用者是人民政府,受益者是人民群众。审计报告能不能被政府使用,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受益,关键在于制作者。一个好的审计报告不仅反映出审计人员的有效劳动价值,而且是提升审计部门形象和地位的“标识牌”,同时也是检验审计部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唯一标准。
    充分运用“积沙成塔”的聚合原理,打造综合性的审计产品,即:综合审计报告。审计部门制作的综合审计报告主要是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这两个报告是审计部门最高层次、最具影响力的报告。在践行“大思路”和“大格局”运作的前提下,财政审计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一个审计机关全年审计的范围),审计信息量特别大,必须大聚合。首先要站在“三个服务”的高度,运用联系的、系统的、全面的观点“聚合”各类审计信息成果;其次要围绕“三个着眼”的审计目标进行加工提炼,制造出既有从整体上预防财政风险,揭露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又有从体制、机制、管理的高度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使报告成为凝聚“三性”,即:预防性、批判性、建设性为一体的综合报告。如2009年,该局在制作综合审计报告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年初财政审计突出清理县乡财政债权及债务这个重点,收集了当年7月份以前和上年度8月份(上年度向人大报告的时间在8月份)之后有关上述工作重点的审计信息,摸清了县乡财政债权及债务家底。在此基础上综合揭露形成县乡财政债权及债务中的“共性”问题,理性分析共性问题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本原因,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四条建议,即:以提高收入质量为目标,强化财税征管;以深化财政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清收债权为抓手,建立县乡财政债务清偿机制;严格借款审批程序,实行委托和担保借贷制度。上述四条建议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事实信息作支撑,很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此建议被县人大和县政府全部采纳。县人民政府督促相关部门修订和完善了四个方面的管理办法,为规范财政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运用“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打造个性化的高端审计产品。打造个性化高端审计产品就是聚集审计成果中最有价值的“精粹信息”制作精品。在审计实务中,按照“三大块”审计分类,聚集每类审计成果中最有价值的“精粹信息”,打造出个性化的高端审计产品。
    1、打造财政审计个性化的高端审计产品。如2009年,该局综合县乡财政债务情况,分析引起县乡财政债务的根本原因是移民搬迁过程中形成的“呆账”。根据这一“精粹”的审计信息成果,撰写出《究其移民搬迁中形成的财政‘呆账’,建议县人民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的豁免政策》的审计要情。此要情引起了县人大主任、县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批转县人民政府,要求专题研究。县人民政府快速反映,召开相关部门专题办公会议,形成共识。
    2、打造经济责任审计个性化的高端审计产品。如2009年,该局综合分析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即:“县乡主要负责人忙于稳定,忙于安全,忽略发展”。根据这一“精粹”的审计信息资源,撰写出《经济责任履职的问题应予关注》的审计要情。在此审计要情中,充分揭示引起发展效果不好的三种原因,即: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压力不大、发展信心不足。由此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形成广阔而活跃发展之势;要坚持包容并蓄,以海纳百川之气概聚发展之源等两条建议。此要情经县人大主任、县委书记批示以县委“参阅件”转发县乡各部门,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共鸣。
    3、打造投资审计个性化的高端审计产品。2009年,该局综合分析26个投资工程预算审计成果,撰写出《强化投资工程预算审计监督,构筑工程建设领域反腐倡廉“防护墙”》的审计要情。此要情经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政府《参阅件》转发县乡各部门,并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的工作亮点,上报省市反腐倡廉领导小组,获得了省市县三级一致的好评。
    实践证明,秭归运用“积沙成塔”的聚合原理,谋划“大思路”、构建“大格局”、制作“大产品”的“三大”财政审计运作模式,产生了“积沙成塔”的聚集效应,彰显出比较辉煌的篇章。仅2009年,该局共完成了52个以财政审计为统领的审计项目,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800多万元,争取和节约投资6100多万元,90%的审计报告进入了政府决策圈,其中有15条审计建议被县人民政府采纳,出台加强和规范管理办法6个,使秭归的财政审计成为人大监督的“重头戏”,政府管理的“智囊团”,促进发展的“加速器”,反腐倡廉的“防护墙”。(余小琴)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