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区审计工作实现“五个”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2日】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2011年天津市河北区审计工作紧密围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在审计创新、审计模式、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审计成果五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对审计转型的认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一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点、民计民生社会热点、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加大审计力度,努力把审计工作的定位转移到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搞好服务的层面上来,从体制、制度层面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不断提高审计效能。二是围绕资金使用安全性、效益性,探索“跟进式”监督和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重点对教育局、卫生局等6个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涉及资金23648.51万元。通过对工程建设领域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查,各单位已逐步完善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审计建设性作用凸显。三是积极做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和转型工作。

    二、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实现财政大格局下的审计管理模式。以财政审计为核心,将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计民生专项审计调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一是加大对二级预算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审计力度,沿着资金走向延伸使用财政资金的“神经”末梢,保持审计内容一致性,强化对比分析,服务于财政审计。二是围绕落实惩防腐败体系工作目标,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核心,继续深化“三公消费”、“三重一大”、廉洁自律等审计内容,注重把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归纳和总结,达到审计一个单位,警示教育影响一方的效果。三是围绕民计民生热点,确立对市容改造建设资金、投入抗震加固和现代化学校建设资金为重点,并开展公益性公司再就业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26家公司,覆盖面达到50%,丰富了财政审计内容。

    三、落实“四个抓”,审计质量管理实现新突破。一是抓管理,见成效。年初,局领导确定以抓科长队伍建设为载体,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目前,中层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你追我赶,争创佳绩,为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抓落实,不松手。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实行审计项目进度阶段性跟踪制度,确保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好各项审计任务。三是抓重点,解难题。局领导亲临审计一线,具体指导审计人员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引领审计人员充分运用审计职业判断,分析性复核等确定审计重点,力求做到分析问题有深度,延伸审计有力度,审计建议有高度。四是抓质量,促规范。继续推进审计质量随机抽查制度,审计质量复核把关制度、整改落实跟踪制度、实务导师制度等,不断强化审计干部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

    四、审计成果和审计效果突出。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共开展各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6项97个单位,上报各类审计信息宣传稿件294篇次,审计信息被国务院法制办、审计署、市纪委、市审计局、区纪委、区委、区政府部门等有关部门采用139篇次。通过审计提出审计整改建议40余条,各单位正在积极整改落实。为突出审计“促发展、促规范”的主题,积极采取“跟进式”服务的举措,深入到被审计单位具体指导帮助各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自我规范管理的意识,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如区教育局等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审计建议,做到边审计边整改,由于措施得力,使多年来在学校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方面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五、审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优化组合审计组,节约人力资源,多出亮点和精品项目。上半年全局一线人员审计工作量人均完成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倍多。同时发挥合力,借用外力,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开展教育预算执行审计中,借助内审力量对下属学校开展延伸审计,内审人员通力配合,不仅缓解审计人员少时间紧的矛盾,也体现合作与共赢,收到良好审计效果。(任佩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