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围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新,审计工作成效明显。“村官审计”被审计署定为“徐州模式”,在全国乡镇和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三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先后被评为审计署地方表彰审计项目和优秀审计项目。2007年以来全市共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17件,涉案人员34人,加大了审计威慑力度。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构建整体免疫框架。为扩大审计对象范围,改变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审计,该局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推进“两个延伸”。

    一是“纵向延伸”,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级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一方面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稳定作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全市共对1927个村干部实施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占全市2364个行政村的81.5%,实现了“村官审计”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县(区)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先后开展了10名县(市)长、书记经济责任审计。

    二是“横向延伸”, 实行“四结合”,不断丰富审计内容。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相结合,打破“部门分隔”的专业壁垒,使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又利于将问题查深查透。在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原院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查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医保付费计算功能、对账功能存在缺陷等问题,据此发现了超标准和重复收费、医疗及药品违规加价等违纪违规问题1000多万元。

    ——推进审计方法创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警”功能。改进审计方式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途径,徐州市审计局积极推进审计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水平。

    一是前移监督关口,开展任中审计。建立了在任领导干部三年轮审一遍的任中审计制度,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领导干部任中审计档案,离任审计时充分利用任中审计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离任审计时间。

    二是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力量配置。在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上,注重审计资源的优化组合,按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不同情况和行业特点,打破业务处室界限,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该市4个医院原院长经济责任审计中,科学调配审计资源和力量,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调度、统一处理的工作模式,对查出的共性问题,从宏观上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各大医院一揽子整改计划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管理。

    三是创新审计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2004年,该局率先研究开发了“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软件,强化了对审计信息资料和审计成果的科学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已整理了1997年至2010年全市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数据。数据库在审计资料积累、干部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强化审计免疫系统“揭示”功能。通过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注重在审计中发现重大疑点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一是实行十家单位会办制度。在经济责任审计五部门联席会议和检审联席会议的基础上,与财政局、经贸委、发改委、建设局、信访局等10家单位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沟通相关信息,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人民来信来访、案件线索、有关部门检查监督和有关情况等,及时全面掌握审计线索和数据,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审计出一批有影响的审计项目。在公用事业管理局原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揭露了该单位以购房的名义将公款给民营企业使用、违规借款放贷致使资金长期滞留体外等重大问题,10人涉案,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二是强化审计结论落实机制。将审计结论落实责任分解到人,定期督办和通报落实情况,并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审计目标考核,作为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建立《案件线索的备案审查制度》、《案件线索的移送规程》等制度,发放《审计移送案件查处落实情况调查了解书》,规范审计移送事项的处置行为,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确保移送事项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基础资料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了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库,将审计对象按疑点、问题、关注度等方面进行重要性分类,在项目计划安排上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将审计对象按基础概况、历年审计情况、下属单位情况等信息建立审计对象信息管理库,开发信息管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及时方便地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全面实施审前调查、突出审计重点奠定基础。

        ——深化审计结果开发利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修补”功能。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修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一步扩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效应。

    一是运用审计成果,进行警示教育。该局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干部培训班上剖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警示和教育广大干部。2008、2009年先后两次为全市在职党政干部进行如何履行经济责任的专题讲座。同时,积极发挥正面示范作用,对积极采纳审计建议、整改成效明显的单位事迹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汇报,并在报刊杂志、网站上予以报道,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配合审计。

    二是运用审计成果,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内部管理。针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按照“一审、二帮、三促进”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着力提升被审计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三年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共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230余项。

    三是运用审计成果,为宏观调控和领导决策服务。在每年末或每一批项目结束后,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热点、难点等敏感性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从中剖析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以专报、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等方式上报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该市3个投资公司原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反映了由于领导干部管理松弛造成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投资风险大、投资效果差等问题,查找了原因,提出了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市政府整合三大国有投资公司资产、进一步严格政府投资管理等决策的出台。(赵慧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