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着力破解“三大矛盾” 推动“十二五”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是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顺应形势和人民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随州经济社会争先进位,创新式、跨越式发展,着力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产业结构协调、科技支撑明显、保障服务完善、政府职能优化、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审计署也在审计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以及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审计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对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使命要求,提出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思路。面向“十二五”如何高起点规划和推进随州审计工作,实现随州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挖掘随州审计的现有潜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审计干部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随州审计机关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和文明作风建设等优势品牌的创建载体和内涵,最大限度的提高审计机关现有资源的运行效能,调动现有审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不断强化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从审计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审计知识形成积累规律,审计能力提高和审计干部成长规律,把审计实践作为审计干部培养主阵地、主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脱产培训、年度集训、以会代训、以研代训、网络培训、大型审计项目交叉审计实训相结合的具有审计特色的培训体系和督学、述学、考学、评学、奖学的“五学”管理制度及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 “双百分”学分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加任务、压担子、抓考核等措施,加速青年干部成长步伐,让其尽快适应各种审计环境,让审计实务导师的传、帮、带效果得以显现,增强青年干部的实战能力。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进修,提升技能,重奖勤奋工作、自学成才者。二是坚持弘扬新风正气,不断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引导干部职工大兴解放思想之风,切实解决影响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切实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不在状态的问题。大兴廉洁从政、廉洁从审之风,切实防范和解决为政不廉、为审不公、以权谋私的问题。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切实解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问题。不断坚持并丰富完善 “提高执行力和效能建设大讨论”活动的实际内容,不断深入开展“八查八看”活动、“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以及“抓带促”(抓中层、带机关、促发展)活动,进一步构建教育筑防、制度约束、监督预警、责任保障“四位一体”的廉洁从审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防控审计的廉政风险。同时,切实发挥好局党组和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表率作用,着力在“抓班子,带队伍、严管理、树形象”上下功夫,坚持“六个带头”、践行“六项承诺”、办好“七件实事”、做到“两个看齐”,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展示审计风采,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和组织保证。三是着力优化审计文化品牌,建设文明节约型审计机关。将文化建设与审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审计人的精、气、神,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审计氛围,使审计文化的“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审计工作的“硬功夫”。健全和完善审计业务和机关管理制度保证。进一步加强对机关所有规章制度的清理,保留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废除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修订不够完善的规章制度,补订空档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审计监督、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保证作用,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进一步优化审计成本管理、机关政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和决策,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城乡互联和结对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推动文明和谐、廉洁效能审计机关建设。

    (二)深入实行五个统筹,推动形成全市审计工作大格局。灵活运用OA管理的先进理念,统筹全市审计工作,着力做到工作一盘棋、保障一体化、服务一条龙。一是统筹全市各级审计项目年度计划和跟踪管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审计工作实际,按照分工明确、合作具体、应审尽审、确保质量、互为借鉴、各有侧重的原则的统一安排各地独立审计项目和全市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项目计划,并进行统一的跟踪问效和进度控制,保证质量效益。二是统筹全市各级审计力量。建立健全全市各级审计人员档案管理库,切实摸清每个人的特色、专长及不足,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并在大型系统性和重点审计项目中打破上下级审计机关,机关内部各个科室之间的界限,统一调配,交互任职锻炼,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三是统筹全市审计管理。组织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统一思想认识,认真探究审计机关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建立起相互衔接统一又符合各自实际和特色的机关管理制度、业务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不断完善“上审下”、“交叉审”和“同级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组织和管理形式,实现审计监督效用的最大化。四是统筹全市审计资源配置。按照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稳步推进和提升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和应用水平。同时,加大同基层审计机关共享优质审计资源的力度和帮助争取资金、政策扶持的力度,为基层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利提供有力的保障。五是统筹全市审计成果开发运用。加强与省厅和县(市、区)审计局、机关各科室的内部协作,做到“一审多用”、“一审多效”,在审计报告、审计调研、信息宣传等方面综合运用各方成果,充分利用省、市、区三级互联专网,畅通审计信息成果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审计情况互通、成果共用、信息共享。

    (三)合理用好外部审计力量,探索审计力量配置的新模式。主动适应随州大部制工作模式,在现有审计力量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合理用好外部审计力量。一是建立外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品质双项考核标准,制定一套完善的外部审计人员备选机制,通过审计干部公开推选、考试等方法择优选拔一批外部审计人员编入随州市审计机关外部审计人员备选库,并完善其工作制度和付酬标准及方式,确保在需要时,能快速放心选用。二是探索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招投标机制和中介机构审计质量效益河风险的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公开招聘中介机构进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量备选库的量化考评办法》,确保审计机关在自身开展的大型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中用好中介机构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自行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投资审计的管理监控和质量复核,严防中介审计风险。

    (四)坚持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主题,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随着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不断丰富加大,审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手工翻账本凭证,在账山数海中找问题的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因此,要不断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以“金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促进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力推广和运用AO和OA系统,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审计专网,运用AO开展审计业务、大力推进财政税务联网审计,运用OA管理审计项目和公文,提高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信息、审计档案、审计复核和审理、审计公文流转的规范管理水平和效率,并通过OA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和成果开发运用的信息库,力争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创建,达到既充分利用已有审计成果,避免重复交叉审计,减少人、财、物空耗及审计对象负担,又为审计人员提供连续有价值的信息线索,提高审计及成果开发运用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三是扎实运用好审计机关视频和会商系统,收听收视有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实施审计会商,强化计算机技术协作,交流计算机技术运用经验,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活动;同时,还要进一步办好局机关门户网站,调整栏目设置,提高信息更新频率,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社会、民生等问题审计情况的公开力度,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审计机关的社会公信度。

    (五)稳步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运用,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一是坚守审计质量生命线,在严格依法规范审计,着力抓实审理复核,切实明确责任,防控风险,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加大财政审计力度,促进财政财务规范管理,探索深化财政审计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随州特色的财政审计大格局。紧跟“工业兴市”、城市建设和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投资审计力度,促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科学理财。坚持“民本审计”理念,加大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力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加大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和审计调查,确保党和政府“三农”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到。积极探索资源环保审计的有效途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二是结合随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和特色,找准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的切入点。不断坚持并深化“五个坚定不移、七个正确区分、八个慎重对待”的具体内涵,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大事件、重要资金、重要决策等方面入手,切实发挥“谋士、卫士、战士”的作用,着力发挥好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通车”功能。三是不断完善信息沟通和成果运用协作的的平台,积极参与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加大同银行、发改委、统计等部门之间实行成果信息共享力度,互通有无,联合开发研究相关成果信息,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及成果信息的浅显单一性开发,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修改、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促进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的规范。四是加强联合调研力度,紧紧围绕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审计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问题,开展“专”、深、精”的分析报告,着力使审计服务工作逐步向整体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方向发展。

    (六)着力强化审计宣传、公开和整改,提升审计威信。一是着力提高审计宣传的时效性和目的性。通过内容详实、针对性更高、倾向性更强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要情专报,直接到达决策层,使其能够更快得到落实,引起社会反响,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二是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力。通过报纸、网络、刊物或纪录片等途径,将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机关职能权限、审计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向社会公布,扩大群众知情权,让人们充分认识审计,了解审计机关;让社会和群众参与评议审计结果,参与监督审计整改,参与改善审计执法环境;也让广大审计干部交流审计工作经验,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三是大力探索推行审计流程、审计结果阳光公开的制度方法,促审计对象认真配合审计、反省问题、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四是建立审计整改问责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和创新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部门之间联席协作的审计整改跟踪问责机制,增强审计问责的合力和手段。另一方面要坚持做到“四铁”即:打好“铁算盘”,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有理有据,不予回避。用好“铁手腕”,依据法律法规及其实际承受能力,加大处理处罚的力度,大胆移交案件线索和证据,让其不敢再犯,重树审计的震慑力。坚守“铁纪律”,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树立审计干部清正威严的良好形象。依靠好“铁后盾“,坚持向党委政府领导做好各项工作报告,争取理解、重视和支持,帮助解除部分审计干部“怕得罪人”的心理负担,让其心情愉快地工作,从而不断优化工作环境。(艾双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