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加大效益审计力度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不断加大效益审计力度,为该市经济实现重点跨越、快速发展,提供监督服务作用。

    一、把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审计工作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经济迅猛发展,从经济发展指标的数量上看,已初步实现预定目标,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粗放式发展方式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致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损失浪费、生态遭到破坏……作为老工作业基地转型代表城市的吉林市也面临同样问题,为此,吉林市审计局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适时调整审计思路,将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条件等方面作为审计重点内容,并在审计结果运用上,突出宏观情况反映,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提出审计建议。为吉林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以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可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吉林市也被福布斯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开办工厂的城市。
    二、把加强效益审计作为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审计手段。该局充分审计机关 “免疫系统”功能和自身职能优势,作为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主导力量,围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紧盯农业、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

    (一)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该局以科学、发展的审计理念为指导,审查财政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充分把握财政资金的支出导向,以公共财政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审查财政资金运用的经济性、效益率和效果性以及财政支出结构、方向、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以较低的财政投入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是否能有效地保值增值。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农业、工业发展资金是否用于产业化建设、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项目,政府投资是否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科技产业及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用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特别是财政资金流向非公领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促进财政支出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关注社会效益,为宏观决策服务。该局着重加强对宏观政策落实的审计监督,通过充分的审计调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评价、论证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重点关注当地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安排上是否突出了“执政为民”的理念,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否与经济效益并重,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惠农补贴、养老保险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否满足需要,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项目是否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是否向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发展,民生资金是否运用合理、运转合规、运行有效,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决策的项目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投入大收益小等问题,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化依据。

    (三)重视环境效益,保护生态环境。该局为促进吉林市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不断加强环境资源审计监督力度,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等方面,以环境治理和保护为重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对比分析经济指标与环境质量指标,并审查相关环境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资金保障和投入情况以及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对生态保护工程、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及环保建设项目,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林木资源保护等,不仅要对财政资金投入情况、项目运营情况、项目效益情况、环保处理效果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更是积极地做好服务工作,对其生产运营和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帮助整改,促进环保项目最大程度地发挥环保效益。 、

    通过不断加大效益审计力度,吉林市审计局在促进该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上,充分发挥了审计机关的监督服务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吉林市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闫志国)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