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邗江区:“1+1+1”模式破解园林绿化工程审计难题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扬州市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已成为政府投资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扬州市邗江区审计局针对工程数量多、涉及资金量大的特点,积极创新审计方法,通过采取“1+1+1”审计模式,有力地破解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审计难题,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首先是“一个建立”。苗木的价格一直是园林绿化审计工作中的难点,一些高规格、不常见树种信息指导无法定价更是增加了审计难度。因此,准确的苗木价格采用成了园林绿化审计结论公平公正的关键。
    
    针对上述情况,该局主动与纪检、建设等部门联手,多渠道收集信息,分别于冬、夏两季施工期间赴市场调研价格,通过苗木产地实地询价、苗木公司报价等多方式,了解各时段的市场行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主动向中介机构咨询同期绿化项目资料,集众之所“长”,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最后,分析整理收集的多方数据,根据苗木品种、规格、产地等类别建立绿化数据信息库,定期更新,实行信息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审计价格的准确合理。
    
    在某二期绿化恢复工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信息库中的招标价格,有效地解决了施工单位高报高规格日本晚樱价格的问题,仅此一项就核减了11万元。
    
    其次是“一个及时”。苗木数量的确定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绿化工程审计工作的又一难点,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审计工作实施的时间节点跟进。
    
    据了解,绿化施工合同中,双方都约定了养护时间,规定养护期内苗木的数量规格由施工单位负责,养护期结束,工程移交后,则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责任。就审计部门而言,如果在养护期内就一时的现场情况进行审计结算,那么后期施工单位可能就枯死的苗木数量、规格、质量等“打马虎”;如果先将没有及时补植的枯死苗木扣除,那么在后期施工单位进行补植后,苗木的数量、规格等就要重新进行测量,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养护期满后是审计介入的最佳时间,能对竣工现场环境和相关数据准确地进行取证。
    
    该局及时跟进,对苗木数量、规格、成活率等进行跟踪检查,促使施工单位及时补植枯死、不达标苗木,破解了后期人为破坏或其他改造等原因造成苗木数量不足或漏项,难以分清养护责任主体的难题。 
    
    最后是“一个重视”。绿化工程审计不能仅仅关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资料,而是要按图索骥,通过现场核实,发现掩藏在数字背后的“内容”。
    
    该局高度重视绿化工程现场的复核,严格要求审计人员根据施工设计图、竣工图及施工变更等审计资料,进行现场测量,把好绿化工程苗木的数量关、质量关。同时,对照资料要求对现场苗木的种类、面积、数量、胸径、高度、密度及成活等情况逐一测量并做好现场查看记录,并注重收集现场绿化的影像资料,给现场核实留下客观数据。对于现场无建设单位签证资料、随意变更或增加、达不到设计数量或规格要求以及未成活的苗木,及时进行造价扣减。
    
    在某道路绿化工程中,审计人员通过现场核实,扣除施工单位虚报苗木数量以及扣减不达设计规格苗木价格,一次性就核减工程造价达40多万元。(高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