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审计为保障“城市血脉”通畅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供水系统被称之为“城市血脉”,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安危,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环境。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南通市虽然濒江临海,水资源丰富,但是居民生活用水仍以长江为唯一来源,供水质量极易受长江水质牵制。日前,南通市审计局对全市供水系统运行绩效进行了审计调查,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供水环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审计充分肯定了供水企业在完成政府规划,妥善解决了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悬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等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和成效。特别是在水质监控方面,每年都对106项水质指标进行全检,建立三级水质管理体系,对水源水、净水全过程和管网水质实行在线检测,对全市30余处管网水质监测点加大检测频次。对于长江水体可能产生的污染事故,该市制订了应急预案,加强水源地和吸水井巡回检测,并且在当地最上游取样化验。为了减少和避免突发性水源污染给安全供水造成危害,采用水源生物预警技术,在水源地设置观测池投放鱼类生物,每小时观测一次,记录有无异常情况。同时,通过活性炭预处理设施、使用应急水源,以备在长江出现特大水体污染事故时能提供全市人民的生活饮用水。针对取水、净水、蓄水和输配水等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环节,制定了防范措施和应急机制,对水源水质突发性污染、水厂生产运行事故、突发管网爆管事故以及恐怖事件等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此外,使用先进的阀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管道供水事故的快速抢修打下扎实基础。
    
    审计也揭示了影响城市“血脉通畅”的三个潜在危险:“一险”是因为时间久远、规划设计保守、设备损毁等因素导致部分管道漏失率较高,在传输过程中引起水质下降;“二险”是长江原水在水厂的沉淀、过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排泥水,排泥水因水厂用地以及费用等问题,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长江水体产生污染;“三险”是部分区域供水采用大口径输水干管进行单管供水,没有形成环状,一旦供水管道故障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将对全区域供水安全产生非常影响。
    
    审计组在咨询相关专家、调研相关部门、走访部分群众后建议,政府要加强引导,逐渐形成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转变供水机制,改善供水设施。区域供水设计规划要有前瞻性,在区域大范围内实现环状的输水管网络,以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程度。针对南通市供水完全依赖长江水源的特殊情况,审计建议水源预警措施更新升级,装置有关生物毒性监测仪器,采用紫外光谱特征吸收技术并建立长江水源特征污染物清单,更有效可靠地实现水源预警。在加大对水质检测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水质监管以及水质检测的频次。同时,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重视源水监测,加强对取水口水源的海事及污染的控制,完善预警机制,确保海事、环保及供水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此外,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水源建设,以保障发生特大水源污染事故时的应急供水,相关部门根据“合理流向,就近供水”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城乡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 (朱文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