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构建四大审计格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0日】
【来源:河南省三门峡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审计局通过不断努力,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审计业务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一、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该局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形成并构建了“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上下联动”的财政审计大格局。一是在确定审计项目、安排审计力量和组织审计实施等方面,作为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统筹安排。二是坚持做到与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三是针对财政体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审计内容。四是注重加强综合分析,不断提升两个报告的质量。
    
    二、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大格局。以真实合法审计为基础,推进更多审计项目从常规审计转入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一是选准切入点。围绕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找到现行体制机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增加年度计划中单独立项的绩效审计项目数量。二是把握结合点。不断拓宽财政、专项资金、投资及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中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找准分析点。在积极推进绩效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综合分析,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提升绩效审计水平。
    
    三、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一是理顺了委托程序,把县处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拓展。二是把属于本级管理监督的主要领导干部全部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领导干部“凡离必审”的制度已经确立。三是形成了“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计划,干部管理部门提出委托,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干部监督管理及经济管理部门转化利用审计结果”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创新投资审计大格局。在制度层面上,制定了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形成了开展政府投资审计的政策平台,确立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审”的制度。在审计内容上,通过与招投标办协商,把政府投资项目以审计结果为结算依据作为招投标文件的内容之一;通过与定额站协商,把审计部门的意见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备案的必备条件;通过与财政局协商,把审计结果作为财政结算拨款的依据,进一步理顺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运行工作机制。在审计效果上,该局以促进中央、省、市宏观投资政策的落实和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成效显著,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投资审计的社会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一些建设单位纷纷上门主动要求审计,由原来的“怕审”“不想审”到现在的适应审计、主动要求审计,扭转了以往投资审计的被动局面。(贾春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