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市审计局“五步走”切实加强惠农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来源:湖北省宜城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国家财政强农惠农资金逐年增加,湖北省宜城市审计局依法加大惠农公共财政审计落实和查处力度,切实践行惠农资金审计“五步走”战略,从源头上预防资金使用腐败和提高公信力,切实加强惠农资金监管,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
    
    一、紧抓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的国家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实施审计。开展惠农资金审计前,审计人员分析研究政策间的联系与界限,找出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强农惠农制度。
    
    二、围绕资金的投入、拨付、使用管理等环节开展审计。在资金投入环节上,摸清资金的总体规模、结构分布和投向变化情况,检查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有利于全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否按下达的计划批复执行,进而全面反映和评价财政资金投入的总体情况及现状;在资金拨付环节上,监督计划或负责资金安排分配的权利部门,是否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进行建设,并及时分配、拨付资金,是否存在资金分配“散”、延迟拨付、滞留闲置和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在资金使用环节上,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资金深入审计,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纳入审计视野,要揭露和查处擅自改变项目计划,挤占挪用、串用财政资金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问题,保证涉农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在资金管理环节上,审查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是否实行报账制、招投标制度,是否存在重项目、轻管理或者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重点关注因立项不准、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
    
    三、注重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效益,逐步完善惠农专项资金基层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中,将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延伸审计调查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注重收集项目效益方面资料,关注损失浪费和工程质量问题,关注项目申报立项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和决策失误影响项目效益的问题,关注项目竣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直接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逐步建立一套可行的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四、审计关口前移和深化,全程跟踪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监督,全程监管资金走向。及时查处和纠正在资金拨付、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在项目申报立项阶段提前介入,参加有关事项的审核把关,对招投标过程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实施监控,及时掌控隐蔽工程及重要环节情况,为项目决算打下坚实基础。对所有惠农资金,要按照资金流向,对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追究问责,除责令归还资金外,对严重失职等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腐败行为给予党政纪法纪的严惩。
    
    五、拓展审计方法,提高财政强农惠农资金审计质量。针对强农惠农资金投入渠道多、管理部门多、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特点,整合现有审计资源,把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将专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把审计查出问题与责任人相挂钩;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紧密结合,并根据项目资金特点,通过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张玉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