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审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审计局在督查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过程中获悉,该局在农村中小学布局审计调查中提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审计建议得到积极落实,所属各县(市)、区采取了加大投入、完善制度等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努力形成政策导向。   
    
    自2006年开始,南通市五个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共撤销247所学校,40个教学点;合并20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58所学校,建设了一批规模适当、设施较为齐全、师资队伍稳定的中小学,有效缓解了过去部分学校校址分散、生源及师资不足的状况,推动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去年上半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审计调查情况表明,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多数农村中小学仍处于劣势。
    
    一是硬件设施明显滞后。农村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 许多学校缺乏硬件设备,农村学校的“四室”建设严重滞后县城学校, 表现为:实验室缺器材、图书室缺图书、阅览室缺场所、多媒体教室缺设备,硬件设施不完善使农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能更好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2011年,调查的五个县县城学校拥有的教学仪器设备4万多台,比2006年增长123.74%;图书580万余册,比2006年增长338.76%;同期乡村学校拥有的教学仪器设备10万余台,比2006年增长83.50%;图书392万多册,比2006年下降57%。面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状况,多数学生无可奈何,有门路的学生一心向县城学校挤,造成县城学校负担过重,班额超标。
    
    二是缺少对优质师资力量的吸引力。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仍有差距,教师难以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只要有机会就纷纷流向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或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2006年至2011年,五个县有1187名教师从农村调到县城;191名教师从乡镇学校调到乡镇所在地学校。截至2011年末,县城学校共有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4178人,比2006年增长38.07%;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共有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8325人,同比增长29.81%;其他农村学校共有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3054人,同比减少18.47%。学校留不住好老师、 教学质量下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优秀教师的外流引起留下教师的心理波动,部分教师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负担,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在农村,许多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根本不会用多媒体设备,更不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技能。农村的师生没有真正共享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实惠, 与充分得到网络学习资源的城镇师生相比,他们更加陷入教育资源的劣势,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三是学生家庭负担有所增加。由于农村学校撤并较多,校均覆盖人口范围的扩大及服务半径的增加,造成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大幅增加,学生家庭交通负担增加。2006年至2011年五个县撤并的267所学校共涉及学生58187人,其中撤并后上学距离增加的学生人数达到41741人,占71.74%。为解决交通问题,部分学生乘坐包租车辆上学,难以有效监管。抽查五个县104所学校发现,由于多数学校尚未配备校车,有886名学生乘坐包租车辆上学,占走读学生数的1.15%。由于社会包租车辆监管难度较大,驾驶人员未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车辆安全状况差,与乘坐政府配备的校车相比,安全风险更大。2006年以来,审计抽查的104所初中和小学的走读生在就学途中发生各类交通事故21次、受伤14人。部分学生就学交通费用增加。走访调查503名原学校撤并后到新学校就读的学生发现,平均每名学生年交通费用1089元,比学校撤并前增加了755元。此外,走访调查111名原学校撤并后到新学校就读的寄宿学生发现,平均每名学生年伙食等生活费用2409元,比学校撤并前增加了916元。
    
    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通州区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并通过家长会、听证会等途径听取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如皋、启东、如东等地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拓展农村公交服务范围、完善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加大对非法接送车整治力度,着力解决部分学生就学距离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如皋、如东、通州、启东等地将通过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对因布局调整而闲置的校园资产进行逐一登记,并通过拍卖、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启东市还将出台奖励政策,留住优秀教育人才,并引导新招聘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以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朱文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