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表明: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全面“减负”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来源:湖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如今,站立湘江橘子洲头,只见江水浩浩汤汤奔腾而去,蓝天白云两岸秀色皆倒映其中。湘江曾因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被人们称为“最沉重的河流”,如今水质由浊而清,湘江开始焕新颜。

    2011年3月,湘江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正式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投资595亿元,完成927个项目,力争花5至10年的时间彻底根治污染,还湘江一片碧水蓝天。项目启动一年多来,治理成效如何?能否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老百姓关切,审计也关注。

    2012年底,湖南省审计厅组织对2011年来的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重点摸清湘江流域内的7市及所辖16个县(区)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监管情况。审计结果表明,该省下大力气治理污染,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领导小组),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内容,对工作不力的干部予以问责。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湘江治理工作。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启动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加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整体好转,湘江流域开始全面“减负”。

    据悉,该省十分注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一方面,加大对涉重金属企业的整治力度,对长沙、株洲、湘潭等7市的污染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共关停662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控新增污染源;整合446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还严格行业准入制度,从根源处遏制高污染企业的产生。通过整治,涉重金属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目前已减至841家,比2008年削减46%。这一举措促进了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另一方面,在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的基础上,该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初步启动了一批重点治理项目。截至审计时,81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已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60余亿元。对工业污染源进行重点控制,有效促进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此外,该省还加强了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在治理工作中,大力开展对环境监测设备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重点企业安装重金属污染因子的在线监控设施,杜绝污染物超标排放。与此同时,该省强化了对达标排放企业的深度治理,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使高耗能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据统计,2011年全省工业废水中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汞、镉、铅、砷、铬)排放总量比2007年减少13.9%。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推动湘江治理取得更大进步,该省根据审计建议,召集环保、发改和财政等部门专题研究整改工作,针对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将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避险安置机制等,力求将治理工作完成得扎实有效,争取湖南人的“东方莱茵河”之梦早日实现。(兰志荣  刘小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