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审计厅首次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数据集中分析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辽宁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审计项目的优势,日前,辽宁省审计厅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首次开展数据集中分析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了“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新模式。

    此次数据集中分析工作由该厅数据分析组和抽调的业务骨干共同完成,分为数据采集、整理整合、分析和报告四个阶段,先后采集整理了35个部门、344个核算单位的财务数据、决算报表数据,以及财政部门的年初预算、财政指标、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相关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部门分析报告35份,为接下来的现场审计节省了大量时间,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并实现了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式的转变。其主要做法是:

    采用标准化的步骤和方法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保证数据的规范化和通用性。一是制定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采集方案》,对现场采集和数据归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数据采集小组按照规范的目录和格式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AO数据包、决算报表和数据采集过程记录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为集中分析做好数据准备。二是根据数据整理、整合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了格式和内容统一的《数据整理结果表》、《数据关系表》和《汇总数据对比表》,将各类数据编码化、规划化,为数据分析奠定基础。三是在数据分析阶段,根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案》和业务部门提出的数据分析需求,建立了数据分析模型。设计了统一的查询语句编辑方法,根据不同的分析模型,建立相应的数据对比语句,确保了生成结果的一致性。四是设计了统一格式的分析报告框架和《数据查询结果表》。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分析报告框架,对数据分析报告格式和要素做了明确的规定,从总体分析和主题分析两个方向报告了数据分析结果,并附上统一格式的数据查询结果表。

    创新分析方法,整合应用新技术,探索数据集中分析的新思路。一是针对多数部门会计核算中没有采用经济分类辅助核算这一情况,充分利用SQL Server结构化查询技术、程序调整技术、游标以及数据透视表技术,设计编制了《带经济分类科目的会计科目表》,并计算形成经济分类支出分类汇总表,使各部门的财务数据与部门决算报表有了相对比的条件。二是利用SSIS(SQL Server整合服务)技术和远程数据库联接技术,实现财政预算数据、财政指标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与部门核算数据和决算报表相关联,完成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三是在分析结果中充分利用数据透视表和透视图技术,使数据差异反映的更直观、更明晰。

    及时提炼总结经验和教训,使集中分析的成果在多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分析结果为下一步的现场审计明确了审计重点和方向,有利于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集中分析报告反映了预算执行按部门汇总分析、预算指标结余对比分析、部门核算与部门决算对比分析和部门部分事项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对比分析四个方面的情况,同时形成了相应的《资金流向汇总表》,这些情况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案》一一对应,明确了现场审计的重点和方向,减少了现场审计的工作量。二是初步实现了部门预算执行相关数据的纵向关联,为审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集中分析将财政部门的数据与各部门核算数据、决算数据进行了关联对比分析,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从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安排到各部门实际经费支出一整套完整的数据,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各部门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审查分析。三是编撰了《省直部门财务核算数据采集指导手册》。本次集中分析采集到的省直部门财务核算数据共涉及32个版本的财务软件,对其中可以通过AO2011采集模板进行采集的21个版本标注了相对应的导入模板,对11种需要手工采集的财务软件采集过程做了记录,形成数据采集方法。经整理编撰成指导手册,供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四是积累了数据集中分析的经验,锻炼了队伍。集中分析采用了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培训的方式,参与集中分析的人员对财政数据的业务流程、部门核算的基本情况、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以及建立视图技术等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数据分析积累了经验。根据本次数据集中分析的经验,将起草《辽宁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分析指南》。五是对省本级财务核算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数据分中心的建设和计算机审计培训积累了素材。本次数据集中分析所涉及的部门占省本级部门总数的四分之一,预算单位数的三分之一,对这些部门核算软件及核算情况的了解为今后制定数据采集、分析方案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本次收集到的344个单位的电子数据,为数据分中心的建立积累了素材,经整理加工后,可以形成仿真的练习和实验数据,应用于计算机审计培训。(乔鹏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