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山水秀美的江南乡村——江苏无锡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绩效审计侧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考察无锡小城镇与农村建设情况。李总理的到来,为正进行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鞭策,全市正满怀热情投入村庄环境整治中。地处江南的无锡,素有太湖明珠,鱼米之乡,山水秀美而著称,改革开放后更是一马当先,锐意进取,乡镇企业发达,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高速发展后的无锡遇到了瓶颈,经济结构处于转型的阵痛期,环境的负面积累也越来越大。

    2011年,无锡市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文化特色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2011年-2012年无锡全市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与村集体资金25.43亿元,对全市69.61%的村庄进行了整治,今年将全部完成整治。两年过去了,整治的进展如何?农民满意度如何?投入的资金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无锡的村庄环境整治有什么特色?山水秀美的江南乡村是否再现?这些问题都在江苏省无锡市审计局开展的村庄环境工程绩效审计中逐渐有了答案。

      拒绝“克隆”,把村庄当成独特的景点来设计与改造

     审计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无锡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拒绝“克隆”,拒绝千村一面,将村庄整治和景观、文化建设、生态保护与历史传统弘扬充分融合,一条路就有一片风景,一个村庄就能体现一种文化,把现代农村建设得让人回味,让人流连忘返。注重解放思想、转换角色,不当‘泥瓦工’,而当‘设计师’、‘艺术家’。整治中或组织或鼓励村庄邀请园林和建设等方面的专家做“顾问”,根据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村民意愿,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包装,把村庄当作独特的景点来设计和改造,发动村民门前屋后、屋顶阳台种花铺绿进行“二次整治”实现“二次变脸”,让村庄相继成为当地不收门票的“特色景点”。

     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依托一棵由梁朝昭明太子亲手种植的红豆古树(树龄近1500年),建立保护参观长廊,筹建红豆院,全面整治该村环境,大规模绿化,建设旅客服务中心。该村成为了唐朝诗人王维“红豆最相思”的代言景点村,游客纷至沓来。江阴市徐霞客镇阳庄村,众多普通乡村中的一个,在聘请规划与建设方面专家调研后,把环境整治与村蔬菜种植特色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整治后让人一到村口就知道该村蔬菜种植特色,开发观光、体验与菜地出租代种旅游,主打“生态”特色。通过整治与打造,使该村农民既卖风景、环境和空气的同时又卖农产品,在游客争相到来的同时蔬菜纷纷被买走,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

     从有历史资源的红豆村到普通的阳庄村,经过有针对性的设计、整治与改造,不但彻底整治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结合村庄产业特点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成为秀美江南的一个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景点。

      拒绝“偏硬”,软硬并重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整治中拒绝只注重或者偏重于村庄环境的硬件治理和建设,在经过一系列的村容村貌等硬环境整治后,将整治重点逐渐向精神文明并重甚至倾斜,努力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审计了解到,在整治中关注与满足村民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根据村庄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建设灯光球场、文体活动室、音响舞场、户外健身设施等运动场所,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织各类运动比赛,调动和引导村民进行体育运动,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建立村图书阅览室、村幼儿园、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便民商店、消防站(中心),健全村庄服务体系,不定期的组织如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让村民不出村庄便能置身于芳香的花园、休闲的乐园之中。

     随着村居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迁入城镇的村民纷纷将老房装饰一新,作为周末休闲度假的地方,其中相当部分直接搬回村庄居住和生活。整洁的村容,清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睦的邻里深深的吸引着他们回村生活。“人不光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改变着人。原来单纯求富的农民,现在已经转变为求安、求健。这给新农村的村庄综合环境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指导开展文化活动,我们给农民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村民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一来,农民素质上去了,邻里关系和睦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迷信、赌博等不健康活动大量减少,使农村这个小社会的运作更加安定和谐,经过审计调查问卷的调查发现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拒绝“过场”,网格化全民参与长效管理让村庄美永远

     如何拒绝村庄环境整治成为走过场,让整治好的村庄一直秀美下去,这是这次审计特别关心的问题。让审计欣慰的是,无锡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用一场长效管理的“人民战争”来守护我们如画秀美的家园,全民参与和网格化是它的最大特色。

     首先是保投入,2011-2012年无锡各级财政及村集体共投入2.99亿用于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在建立卫生、乱堆乱放、垃圾、河塘、绿化等多维一体的管理体制时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是探索网格化管理。如滨湖区的网格化长效管理管理做法是:完成村整治后,将每个自然村都划分成了若干个包干区。由行政村村委聘请本村的村民以包干形式完成绿化、保洁、河塘等的管护;乱堆乱放,乱搭等方面的巡视与监督,村里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对网格化包干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显示出良好效果。再次是全民参与。一方面全民参与自监督,通过村民的自我监督不在家前屋后堆放杂物,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另一方面是全民参与监督和互相监督,全民参与对网格化包干人员进行监督,成立义工服务队参与常态化管理,同时通过全民参与、家庭评比、组织奖励的方式,根据标准评定三、四、五星级文明家庭,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如祝塘镇史家堂村的一些老人则第一时间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中,老人们说:“从一开始,我们就出钱出力出点子,整治完了当然要维护好,毕竟是为我们自己能有个好的生活环境。

     末春的江南无锡乡村,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的是处处郁郁葱葱,一派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一片片绿树簇拥下的栋栋整洁房屋,干净清澈的河塘,风景畅通的道路。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了江南独特美景-如诗如画的小桥流水人家。小桥还是那小桥,流水依然清澈甜美,而人家却是处在逐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全面参与无锡经济转型、努力建设“四个无锡”而奋发努力的新人家。(张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