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立“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模式 促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1日】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进一步改进政策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在项目计划安排、组织方式、情况报送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要求,着力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是牢固树立“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立项调研,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跟踪审计关注点,并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同时,将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将全过程跟踪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

二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专题跟踪审计。结合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特色,紧紧抓住涉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速度、事关合肥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后劲和民生改善等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支持企业发展等专题开展跟踪审计。近年来,重点安排了“1+3+5”政策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美好乡村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

三是突出“政策跟踪审计+”审计重点内容。紧扣政策落实、资金保障、项目落地、简政放权、风险防范这条主线,重点从项目和资金入手,从项目审批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入手,逐步深入,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内容,着力揭示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典型事例,积极反映各部门、各县市区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和积极整改的正面典型。将政策措施与合肥经济发展特征、部门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立足审计自身专业优势,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四是建立“政策跟踪审计+”协作联动机制。合肥市各县(市)区审计机关均明确了跟踪审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时间节点控制,做到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全覆盖。对跟踪审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审计机关给予指导。针对政策跟踪审计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情况,在项目组织上,整合现有审计资源,强化联动效应,实现审计经验、审计成果共享。同时加强与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监督合力,促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坚持“政策跟踪审计+”问题导向。认真研究政策跟踪审计要点,结合项目找准重点,剖析履职、机制、政策上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套取、滞留、挪用资金,以及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使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有载体、跟踪有对象。抓住“责任”二字,坚持把资金、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与政策落实的运行机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履职行为、政策的执行效果结合起来,推动整改问责,确保审计的深度和实效。

六是充分发挥“政策跟踪审计+”数字化审计优势。着力完善重大项目跟踪审计数据库,将相关量化指标、项目进度、资金投入等关键环节数据纳入数据库并实现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财政资金数字化审计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投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数据分析中心的应用。提升大数据审计的思维和理念,积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实践,努力实现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掌握项目进度,锁定重点,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延伸核实,提升审计能力和效率,为扎实做好政策跟踪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打下坚实的基础。(阮厚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