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着力推动保密工作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7日】
【来源:审计署兰州特派办】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保密管理的范围、对象、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积极适应、主动转变,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和督促检查为重点,着力推动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保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筑牢新时代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的坚强防线。

保密工作思路——转向“法治思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的要求,该办转变保密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理念,加大保密工作建章立制工作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保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修订出台了《审计署兰州特派办保密工作规定》,从定密管理、涉密载体管理等14个方面科学规范保密管理各项事务,提高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结合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涉密信息数字化、信息流转网络化新形势,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网络和信息安全组织及岗位职责管理规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机制,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涉密人员管理——转向“全生命周期”

特派办涉密人员范围广、分布零散、掌握着大量数据信息,因此,该办始终把“人”的管理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起覆盖干部初任--在岗--离岗的“全生命周期”涉密人员管理机制。对新招录干部,入职后立即启动涉密人员管理机制,通过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开展保密审查、准确界定涉密等级等一系列措施,筑牢保密防线。对在职干部,注重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开展办领导讲保密党课、“保密宣传月”、保密知识测试等活动,另一方面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参加属地保密轮训、邀请专家讲解保密知识。对涉密人员及外聘、外借人员,及时组织签订保密承诺书或保密协议,填报涉密人员重大事项,对重点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印发《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出国(境)管理办法》,加强涉密人员出入国(境)管理,严格落实公安等级备案及因私出国(境)审批程序,及时开展行前保密谈话。对离岗人员,将涉密载体清退作为离岗离职程序的关键环节,须清退所有涉密资料及载体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并严格落实脱密期管理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回访,确保涉密人员管理“最后一公里”不出任何问题。

督促检查——转向“技术助力”

保密检查是推动落实保密工作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审计工作流动性大、移动办公时间长,难以实现全覆盖、高效率、高识别度的保密检查。为克服这一困难,该办自主研发保密检查系统,要求审计人员每月进行保密自查并上传自查结果,处室每月开展保密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再由计算机审计处每月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实现全年每人抽查2次。对未及时完成自查的个人和处室,进行督办通报;对年内通报2次及以上的处室和个人,取消年内评优资格。有了该系统的襄助,该办保密员从逐个检查、逐项甄别的“手工机械式”的保密督促检查中解放出来,得以腾出更多精力做细做实日常保密工作,也将保密检查、保密管理的责任切实压实到每名审计人员身上,切实建立保密工作“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机制,实现了及时消除失泄密隐患、提高保密检查效果的目标。(王芸)

责任编辑:边国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