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南京办与江苏省审计厅尝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5日】
【来源:审计署南京办】
字号:【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的财政审计中存在的审计力度不够、审计资源分散、审计的层次还不高等问题,在今年的江苏省2008年种粮农民四项补贴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尝试与江苏省审计厅开展联合审计,有效整合了审计资源,避免了重复审计,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开拓了特派办与地方审计机关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思想认识高度一致。在项目伊始,南京办即根据刘审计长在今年财政审计项目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主动与江苏省审计厅联系,提出要将这次审计调查与江苏省同级财政审计结合起来统一谋划的工作思路,即邀请江苏省审计厅在进行同级财政审计的同时,派员参与南京办的江苏省2008年种粮农民四项补贴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由南京办统一组织,联合编组,实行信息共享。江苏省审计厅领导对南京办提出的联合审计思路非常赞成。双方一致认为,作为法定的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双方的共同职责;通过行使审计监督职权,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审计建议,纠正审计发现的财政管理、资金使用中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组织行动协调一致。在这次审计调查中,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到审计报告整理的各个阶段,南京办和江苏省审计厅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做到了协调一致。

    在审前调查阶段,江苏省审计厅派出财政金融处数名业务骨干参与到南京办审计调查组。省厅的同志利用与地方部门常年联系的优势,很快掌握了全省种粮农民四项补贴资金的基本情况,加快了项目进展速度;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省厅的同志根据以往同级审过程中掌握的目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计调查思路、方法及建议,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参考依据;在项目实施前期,由省厅同志单独成立的审计小组,始终坚持把调查项目当成自己的项目做,紧紧围绕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工作,并且先行走村入户进行调查,发现了最初的调查问卷部分存在难以操作等问题,为后期全面铺开调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省厅的同志自觉服从审计组统一管理,起早贪晚、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精神;在审计报告阶段,省厅的同志依然和南京办同志一样,加班加点对审计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进行反复核实、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仔细推敲,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为报告的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省审计厅参加联合审计的同志感到,此次联合审计,由于特派办相对独立和超脱的地位,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不论是协调各项目管理部门关系,还是抽审相关单位,相对地方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组而言,力度更大,更好地体现了审计的权威性,提升了审计机关的执法力度;特派办在完成审计署审计调查工作方案“规定动作”的同时,增加了与项目相关的一些专题,从体制机制角度去探讨相关政策,提出改进建议,不单纯地仅就完成审计目标而审计,而是利用审计机会,并取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可能引起关注的问题作更深层次探讨,扩大了审计成果;在审计过程中特派办同志除了常规审计方法外,还注意结合现场审计的疑点,通过当地政府网站公开的招商信息、政务动态等多种渠道多方位收集信息,寻找突破口,然后确定抽查重点,为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拓宽了工作思路。

    合作共赢目标一致。这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从正式进点到现场结束,只有一个月时间,既要了解江苏省四项补贴政策落实的总体情况、又要掌握三个县执行中的具体情况,还要实地调查300户农民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反映。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南京办与江苏省审计厅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不但顺利完成种审计调查工作任务,还为江苏省审计厅开展的财政同级审完成了部分工作。通过这次联合审计,双方在业务、作风、感情等方面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目的,在审计成果上实现了共赢,为今后中央与地方审计机关共同组织开展大型联合审计积累了经验。

    这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次联合审计,不仅避免了不同审计机关重复立项,被审单位重复接受审计的情况,而且有效地整合了审计机关内部的人力资源,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随着国家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的联合审计必将成为一种上下联动、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合作共赢的有效方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