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庆办精心打造绩效审计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2日】
【来源:审计署重庆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结合建办时间短、经验少,但队伍年轻、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办情,扬长避短,提出了打造“绩效审计特色之办”的目标。绩效审计的丰富内涵、审计目标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绩效审计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情况,该办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精心打造了一只绩效审计的人才队伍,有力地促进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制定科学规划、逐步优化人员结构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在对干部队伍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干部队伍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人教部门每年对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几年各种职级、学历、专业的大致比例进行总体平衡,干部培养向绩效审计方向倾斜,按职级、专业结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业务工作和培训。

    (二)循序渐进、优化结构。每年根据规划对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从年龄结构看,“年轻化”特点明显。全办在职人员67人,其中39人为应届毕业直接录用,占58%。全办平均年龄仅32岁,其中35岁以下的人员占81%。从专业结构看,“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初步成型。全办会计、审计专业人员占27%,财政、税收、投资、建筑、金融、法律、计算机、经济等专业人员占73%。从学历结构看,“高学历”优势突出。全办研究生以上学历共28人,占42%;大学本科学历39人,占58%。

    注重理论研究、不断提升分析能力

    (一)建立组织体系、有力推动工作开展。该办成立了由办领导任组长的绩效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办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设立了处室绩效审计课研小组,从财政、企业、投资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绩效审计的专题研究;设立了项目绩效审计小组,负责重点绩效审计项目有关的绩效审计思路研讨和实施。上述绩效审计组织领导体系的建立,加强了对绩效审计人才培养、绩效审计业务实践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开展理论研究,密切结合审计实践。该办密切结合审计实践,推进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在研究模式上,以审计成果为导向,采取专题基础研究和项目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操作方式上,专题基础研究主要采取申报审计署有关课题或参加重要征文活动的形式,在全办抽调理论研究和业务的骨干人才组成专题科研小组,借用高校专家资源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实际应用研究则以处室绩效审计课研小组为单位,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展开,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题报告等。该办的理论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今年初,在审计科研所“审计免疫系统征文”中,该办《创新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之路  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等3篇论文分别获1个一等奖、2个优秀奖。

    强化学习培训,持续提高学习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的学习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结合绩效审计的要求,该办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一是每年集中整训期间,通过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提升理论高度。二是不定期编发《绩效审计动态》,使干部职工了解办内外的绩效审计工作动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绩效审计方法等资料,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同时,举办绩效审计研讨会,由绩效审计获奖项目的主审介绍经验,相互交流、取经。三是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读书活动,根据审计业务需要,确定读书专题,推荐相应的学习书籍,尤其是绩效审计方面的参考书籍,提高综合素质,打造学习型特派办。四是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深入审计一线分散培训的方式,推广AO、OA的应用;举办3期计算机中级培训班,开展自主培训;推行项目主审和计算机主审“双主审”制度,促进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服务于综合分析、绩效审计指标计算等工作。

    创新培养措施,切实增强业务能力

    (一)抓住关键,增强处级干部的整体力量。处级干部是特派办干部队伍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办党组坚持“宁当恶人不当罪人”,对处级干部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一是通过举办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座谈会等形式,就如何带好队伍、搞好绩效审计项目、理清工作思路等方面的内容,办领导言传身教、细心辅导,处级干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二是通过不定期对处级干部进行宏观政策、经济动态方面的闭卷考试,督促其不断加强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开展竞争上岗、民意测评等措施,加压驱动。三是针对存在的绩效审计经验不足的情况,以交流、调入等方式面向武汉办、京津冀办、沈阳办、昆明办等优秀兄弟特派办选拔多名优秀人才,尤其是在绩效审计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优秀人才,充实了处级干部队伍。

    (二)多措并举,培养年轻干部的实战能力。针对年轻干部多,经验少,绩效审计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的情况,该办制订了一系列培养措施。一是推行“四会”制度,通过审前学习研讨会,理清工作思路;通过审中碰头会,提高实战能力;通过审后总结会,学习工作方法;通过审计成果讲评会,培养严谨细致作风。二是在重要绩效审计项目中推行“主审招标”制度,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增加了主审述职、民主测评等内容,为加快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平台。三是将轮岗锻炼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轮岗交流使年轻干部在较短的时间接触到各方面的审计业务,提高了综合能力。四是倡导敬业干事的正确用人导向,健全选拔任用和培养机制。大胆启用逐步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提供舞台、加压驱动。五是积极打造专业化团队,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专业化团队和专业化人才的标准、选拔和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具体措施以及考评机制、保障机制。目前,处室专业化团队实施方案和个人5年专业化发展规划已制定完成。近期,该办还制定了《关于努力创造“五个一流”、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实施意见》,以一流的理念为基础、一流的作风为关键、一流的能力为核心、一流的团队为保障、一流的业绩为标准,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近年来,重庆办精心培养绩效审计的人才队伍,在队伍结构、理论研究、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四会制度”、绩效审计专题报告等有关材料得到刘家义审计长等署领导批示肯定,并以《审计工作通讯》报道推广。绩效审计队伍的逐步成熟,有力地促进了 “打造绩效审计特色之办”目标的初步实现。该办3个绩效审计项目分别获得署绩效审计项目成果展评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办将坚持“打造专业化团队、建设创新型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高标准严要求带好队伍,为全面实现“打造绩效审计特色之办”的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王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