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京津冀办实施“大办变强办”发展规划 工作呈现新气象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3日】
【来源:审计署京津冀办】
字号:【大】 【中】 【小】
    2009年8月以来,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按照“大办变强办”发展规划要求,围绕“业务强、队伍强、管理强”的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探索一系列的创造性工作,在审计业务、机关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

    一、推进审计方式创新,项目成果取得突破

    为进一步推进审计方式创新,提升审计质量和成果,该办在资源整合、招投标制度和“数字化”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一是在河北省财政、土地出让金等10多个审计项目中,整合全办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建立了信息共享、上下联动、人员整合、项目招标、内外协调等五项工作机制,形成了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财政审计一体化大格局,审计资源整合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错峰动态调配资源”和“一线工作法”等做法。二是组织开展了审计项目负责人和主审招标投标活动,增强了审计人员的竞争意识,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三是在审计现场搭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指挥作战透明、信息资源共享和任务执行控制等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审计方式创新,京津冀特派办的审计成果也更加突出,2009年提交的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简报被采用192篇次,特别是被《审计要情》采用5篇,其中被单独采用2篇,数量均达到历年最高水平;移送案件线索11件,涉案金额达2.6亿元;提交的专题报告有2篇被采用上报国务院,为中央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机关管理不断规范

    京津冀办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努力做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关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按照“简明、易行、有效、管用、科学”的原则,制订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意见》、《业绩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包括审计业务、财务、人事等在内的17项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二是努力促进各项制度的规范执行,对审计信息编发采用、公文质量、审理复核、信息化开展和预算执行等情况实行按时通报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三是将部分事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先行先试”。人事工作在群众推荐、竞争上岗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实行了办党组讨论任用处级干部票决制;机关后勤管理按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实行了物业、食堂等后勤服务的对外承包。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进行了全办范围的廉政风险大排查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了特邀审计监察员制度,连续六年荣获中纪委颁发的“党风廉政建设信息联系点先进单位”称号。二是组织了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处级干部和部分处以下干部轮岗交流,两次推荐局级领导干部,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搭建了各处室和审计人员的全新工作平台。三是将关心审计人员落实在行动上,真正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召开了该办成立以来首次退休干部工作会议,在生活上满足了退休干部的实际需要。目前,京津冀特派办在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方面都取得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以高级审计师和具有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人员为骨干的专业审计人才队伍。(胡建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