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武汉办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3日】
【来源:审计署武汉办】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办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突出抓好人才队伍的阶梯型储备工作。该办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区分层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工作。第一层面,由特派办统一组织实施,主要抓好审计、会计、法律、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等相关领域共性知识的培训;第二层面,由各处室具体组织实施,主要从各自的工作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细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也就是讲,由各处室提专业培训需求,分解到人,经特派办研究批准后,落实具体培训目标,保障资金需求,年底再进行考核。通过专业化培训,培养不同门类的专业人才。比如,企业审计人才培训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循环来做,确保在各个重要环节培训出一两个专才出来。有精通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有专攻企业改制的,有擅长成本控制的,通过这些专业人才集合起来,进而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技能和水平。

    二是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经济领域和专业之间相互融通关联的趋势日益显现,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如资源环保审计,就包括了财政、金融、土地、产业政策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如果我们仅就资源环保的专业内容去开展资源环保审计,就做不到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多方面原因,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要树立综合审计的理念,增强综合审计的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多学习,多思考,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习中,既要把握好学习的系统性,也要突出学习的阶段性。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区分不同的职位分类,分别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既体现统一部署,又符合个人实际。这样做,既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促进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又能促使中央各项重大经济政策措施在不同领域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对人才培养工作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当前,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指导方针,按照审计署的要求和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审计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人才的评选推荐工作,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在审计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周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