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重庆办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来源:审计署重庆办】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即实现“两个提升”,采取“四项措施”,抓好“两个结合”。

    一、树立宏观和微观视角,实现审计工作目标的“两个提升”

    一是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层次。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宏观政策执行落实情况,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跟踪调查,深入研究,探索进行研究式审计,注重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重视分析宏观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是提升审计解决问题的效果。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揭示地方、部门、单位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查找问题原因,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同时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督促将审计建议落到实处,确保审计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为地方政府、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进一步落实“四项措施”,确保财政审计大格局逐步成型

    一是创新组织构架,保障高效运作。打破常规的办、处两级行政组织构架,构建适应项目需要的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各审计组的扁平化组织模式,从组织结构上加以简化、优化,在项目进行中,根据审计需要,科学及时组织协调审计力量,构建反应迅速、应对得力、效果突出的财政审计大格局组织架构,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

    二是强化现场管理,推进项目进程。各项目进行前,统一制定总体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确保各审计项目统一调度,协同进行;加强各项目审计组之间的沟通、协调,根据审计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抓重点、抓典型、抓大要案、抓环节突破等方法,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在项目进行前和进行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适当的突击学习,以审计所在地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审计项目涉及领域基本知识为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的适应性。

    三是统一人员调度,实现优势互补。项目进行前,打破处室界限组建审计组,充分考虑各业务处室间的专业侧重和审计人员间的专业特长,突出中心任务,保障高效运转;项目进行中,根据工作需要,在办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跨区域、跨处室、跨项目、跨审计组调度人力,“错峰”调配力量,保证最优化的人员配置,确保各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四是加强审计整改,确保审计效果。一手抓审计结果的提升、提炼,既能反映宏观问题,切实服务“两个报告”,又能切中微观要害,便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整改;一手抓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发挥好审计服务职能,通过加强联系沟通,跟踪处理结果,敦促及时反馈等方式,全面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做好“两个结合”,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与全办中心工作相辅相成

    一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提高财政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提升能力年”主题年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组织“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等途径,着力提升办、处两级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力,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与学习能力、审计现场作业能力等能力,大力培养财政审计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提高财政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与创新工作相结合,推动财政审计工作不断创新。继续深化我办创新型组织建设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方法、审计成果、审计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综合管理“5+2”全面创新的基础上,重点落实“财政一体化形势下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管理模式”,“投资审计中工程质量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等财政审计大格局有关方面的重点创新事项,做深、做透、做实、做细,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不断创新。(杨静、蔡孝敬)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