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深圳办多领域运用计算机技术打造自主创新成果 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来源:审计署深圳办】
字号:【大】 【中】 【小】
    
    
    为加快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办今年积极创新审计方法,加大计算机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在巩固和扩大多年金融审计领域所取得的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企业、投资、财政、队伍管理等多领域打造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成果,成效显著,对提高审计工作和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对扩大审计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9月以来,刘家义审计长、余效明副审计长和石爱中副审计长先后来该办调研时,均对该办计算机审计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与好评。
    积累巩固金融计算机审计模型经验,不断提高对巨额海量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的效能。在金融审计中,该办与审计署金融司、计算机中心密切合作,在2006年至2007年通过某银行总行审计平台,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为导向”的设计思想,大胆探索开发了“商业银行审计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对金融单位巨额海量信息进行全面深层次数据分析和业务分析的平台,并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当年就利用此计算机分析平台发现了某支行个别员工协助“地下钱庄”套现等重大问题。今年,该办在人保财险某分公司审计中,探索构建了可依赖的包括保险各项业务和财务收支等要素的总体数据分析的保险计算机审计软件,并据此分析发现了问题线索。
    创新构建企业计算机审计模型,积极探索非现场审计新路子。今年,该办在对某集团审计中,自主开发集团企业计算机审计模型,积极探索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集团企业数据分析技术,通过非现场数据下载和分析,精确引导审计方向和思路,较好地实现了总体把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取得了高技术含量的审计成果,在审前调查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的关注事项,至现场审计结束时60%转化为审计成果,审计发现的问题有83%出现在风险评价模型锁定的重点单位中。此次非现场计算机审计方式减少了近1/3的现场审计时间,创新了审计组织方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为探索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工作从“劳动投入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探索构建以工程材料为核心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型,积极尝试投资计算机审计新方法。今年,该办在京沪高铁跟踪审计中,克服建设工程信息化环境差、工程建设项目纷繁复杂等长期困扰投资领域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难题,探索建立以工程材料为核心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型,率先在审计署投资计算机审计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模型将工程材料作为建设项目计算机审计的抓手,以工程材料的设计、购买及使用数量为主线进行分析,在审计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发现了施工单位甲供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
    自主开发人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着力提高科学考核水平。2007年,该办自行研究开发了与考核制度相配套的人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以计划为龙头,对部门及公务员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制订、实施、绩效考评等考核流程实现了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在以此保障全办年度工作计划顺利推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考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时效性。2009年和今年,该办结合新的考核办法对人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将处级干部纳入绩效考核系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处室和公务员的工作,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成果到人,推动深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税计算机审计软件,努力创新财政审计新思路。今年,该办根据审计计划,提前针对国税的CTAIS系统,以深圳市国税局2008年末的数据为蓝本,参考《地方税收审计数据规划——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9号》等资料自行研发了具有数据管理、税收总体分析、纳税人信息查询、审计专家经验库、征管内控审计、发票管理审计、自由表查询等多种功能的国税审计软件,从而做到总体把握、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实现从上到下的不断聚焦、快速发现异常数据。这套软件将直接应用于该办11月开始的深圳市国税审计实践中。(杨晓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