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哈尔滨办实施计算机中级人员后续管理办法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来源:审计署哈尔滨办】
字号:【大】 【中】 【小】
    
    为促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中级人员的骨干作用,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能力,促进特派办审计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办于2010年4月出台了《计算机中级人员后续管理办法》,试行一年来,该《办法》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提升了计算机中级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能力。

    详细列举计算机中级人员应具备的五种能力,为衡量计算机应用水平提供了参照。《办法》着重提出了计算机中级人员依次应具备的信息化环境认知、确定数据需求、获取数据、审计数据、审计信息系统五种能力,并基于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分职级、分岗位量化为年检指标,按年度进行检查验收。对处级以上人员年检指标主要考核对处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能力;处级以下人员年检指标重点考核个人运用计算机技术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实践证明,根据实际能力划分具体指标,有助于衡量计算机中级人员的实战水平,初步解决了以往“重成绩、轻能力,重资格、轻管理”的问题,能够促使计算机中级人员积极实践,努力变考取资格为获取能力,多出计算机审计成果。2010年,哈尔滨办通过预考核等方式阶段性通报了计算机中级人员完成年检任务情况,促进计算机中级人员在审计中加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总结。

    计算机中级人员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负责人对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推动他们树立“敢为人先,耻于人后”的思想,积极加快本处室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出更高更快的发展目标。在审前调查阶段,他们与计算机中级人员一道深入了解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信息系统,认真分析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可行性。在审计中,处室负责人主动提思路、给时间、压担子,鼓励计算机中级人员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辅助审计工作,勇于创新,积极发挥骨干作用。2010年,有2个业务处室在审计项目中尝试开展了信息系统审计,上报了2份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上报的关于油气信息安全的审计信息被审计署值班信息采用,迈出了信息系统审计的第一步,形成的案例还参加了审计署2010年信息系统审计培训班的大会交流。

    二是激发了计算机中级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加强总结,提升能力。2010年度,全办符合年检条件的计算机中级人员中,有83%的处级人员、86%的处级以下人员完成了计算机中级人员年检任务。计算机中级人员积极投身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有76%的处级以下人员参与了计算机审计方法、AO应用实例及计算机审计理论文章的撰写,占全办参与人员的90%。2010年全办报送了20篇审计方法,相当于2004年至2008年报送审计专家经验的总和。

    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深入应用,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办法》实施后,审计组按照办内制度要求将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研制、使用和管理情况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适合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项目,编制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不适合开展的,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加以说明,并要将上述方案提交办内审计业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调查,审计人员明确了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点、包含数据的内容,有助于围绕审计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计算机审计,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如在国税部门2009年至2010年税收征管情况审计中,审计人员在第一时间取得了国税征管信息系统数据,从行业、地区、纳税额、欠税额等角度整体分析了税收分布情况,确定了审计重点地区和企业。数据分析组还编写了调节税收入库进度、违规减免和多征滞纳金、违规减免税、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数据分析模块,生成疑点,迅速突破。这些疑点经审计查证核实后,大部分编入审计报告,有效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提升了审计效率。(鲁韬 吴国华 )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