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精细管理提高保障实效 审计署南京办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3日】
【来源:审计署南京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坚持“转变作风、严格管理、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狠抓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着力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收支、强化成本控制、完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观念创新实施新举措。南京办领导高度重视财务工作,由特派员直接分管,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和决策。2010年初,确定财务工作“三年三化”的奋斗目标:2010年,落实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三通报”制度和建立资产台账制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2011年,突出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和责任机制,实现预算动态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纳入考核范围,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预警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责任机制等措施。把经费管理工作作为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超预算问题的问责力度。2012年,拟推进绩效化管理。以点带面,通过“点”上突破,实现“面”上推进。在强化经费的“三率”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一支制度完善、快速高效的正规化财务管理队伍。同时,借助南京办年度考核软件,实时上传财务管理信息,落实财务对办内考核的辅助作用。实现财务与资产一体化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和流程。

    制度创新迈出新步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南京办党组高度重视财务建章立制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制定了7项新制度,并对4项旧制度进行了修订。如结合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南京办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再如,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财务管理办法》、《审计外勤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工作人员公务差旅费开支报销规定》等原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南京办财务人员还非常注重自身建设,把学习规章制度与统一思想认识、研究谋划工作以及创新工作机制相结合。通过学习推动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2010年完成各类信息、动态32篇,既提炼、总结、宣传了好的经验做法,又强化了全办人员了解制度、遵守制度的意识。

    方法创新取得新突破。为使财务从报账型转向管理型,南京办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建立了审计项目的经费预警机制,加强了公用经费与项目成本开支控制。一是建立“编制科学、管理细化、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体系。注重预算编制的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年工作需要,编制“一上”、“二上”部门预算时,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控制指标方法编制内部分解预算,细化各项费用支出金额。注重预算执行中的管理,做到“及时跟踪、加强分析”,每月对照预算收支情况,找出执行进度异常的科目,逐项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二是建立审计项目经费执行预警机制。每月15日前,对各个审计项目的经费执行进度、项目借款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重与项目实际执行进度进行对比,揭示执行进度异常的审计项目,及时反馈给办领导和相关处室,为南京办更加科学地调配审计力量提供依据。三是优化和控制了公用经费的开支结构。如2010年,南京办面对人员比上年新增了11人和办公楼重新装修后运行维护成本等刚性支出增加的严峻现实,对公用经费的开支进一步压缩和细化,并加强了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的控制,将会议、差旅、接待、水、电、油、气等10项行政运行经费支出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处室和人员,逐项跟踪落实。当年南京办公用经费实际开支比上年降低3.75%。其中:水费和电费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8.57%和6.41%,招待费比上年下降了26.21%。在控制一些节能性指标的同时,南京办还对公用经费的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幅增加了培训费的支出。2010年南京办培训费支出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增长了444.12%和76.73%,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葛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