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上海办在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中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来源:审计署上海办】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在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项目中,针对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程度高、数据量大的特点,组织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根据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特点认真调查研究,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并根据调查中初步确定的审计思路,充分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把握总体,排查疑点,确定重点,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为延伸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开展数据式审计,把握总体情况。目前,养老保险体系的险种较多,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外,还有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等。审计组通过下载分析各险种的数据,全面掌握参保、缴费和发放的总体规模和结构,为把握总体、全面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是获取外部数据,交叉比对查找线索。审计组获取了当地工商、公安、公积金管理部门和年金管理机构等相关数据,同养老保险缴纳基数、领取待遇、欠费情况等数据进行比对,查找疑点。如通过与工商部门的注销企业信息比对,检查是否存在已注销企业拖欠养老保险费形成“坏账”的情况,通过与公安部门的月度死亡人员数据比对,检查是否存在领取待遇人员在死亡后仍继续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三是检查金保工程联网指标数据,关注数据真实性。通过对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联网数据的相关规范和要求,通过数据分析检查联网数据的质量,核实是否存在数据不规范、统计口径不一致、接口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分析这些情况对养老保险联网数据发挥监管、统计和决策作用产生的影响。

    四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关注流程控制。养老保险管理的主要业务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审计组在审计中注重把握养老保险业务中的调整养老金水平、调整社平工资和计息调息等关键环节,检查关键业务的日常管理和处理流程,关注数据处理过程是否符合业务的规范要求,是否存在程序逻辑设计错误等问题,是否影响到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高杰 姚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