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成都办在审计中积极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9日】
【来源:审计署成都办】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党组按照中央和审计署党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审计调查等民生审计项目中积极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三个深入”,掌握一手资料。一是深入县、乡、村。六、七月的四川,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但该办审计组每到一个县,党员干部总是顶着炎热酷暑,深入县、乡、村3级调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现场查看硬件设施建设和专用设备配置情况,盘点库存药品,采集分析电子数据,获取有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和药品零差率制度及其配套制度执行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深入各级医务人员。每到一个乡镇,党员干部都要集中召开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认真倾听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价格和使用的看法以及对实施绩效工资、财政补偿制度的意见;全面了解村医生对村卫生室建设、业务培训、医师资格、收入待遇的意见,获取最原始、最感性的素材。同时,党员干部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一起探讨问题的成因,征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克服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为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做准备。

    三是深入农民群众。在审计工作中,党员干部随机走访了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详细询问农村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是否了解、对现有医疗服务是否满意,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农村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保障程度,以及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农民实际支付水平是否真正下降。结合对病人的走访,审计组临时党支部还要求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国家出台的医改政策和惠民措施,帮助受访农民掌握国家政策,维护自身权益。

    坚持“三个关注”,服务政策目标。一是关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为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服务。国家从2009年开始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过在政府设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等措施来降低患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困难。党员干部在审计调查中,将乡、村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作为重点,深入揭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部分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患者就医费用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追根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审计信息,力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切实整改。

    二是关注乡镇卫生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平稳运行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后,部分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的收入水平下降,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成为影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党员干部将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作为关注的重点,通过揭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以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建议,为促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平稳运行服务。

    三是关注村卫生室发展难题,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服务。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距离广大农民最近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着农村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的大部分工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将村卫生室的发展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既揭示出由于国家对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人才匮乏而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用发挥的问题,又反映了村医生收入缺乏保障、难以获取执业资格、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困难。

    该办通过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将审计工作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将深入基层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与审计取证结合起来,将揭示国家惠民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宣传国家政策、反映政策执行中的困难结合起来,把审计服务送到最基层。这一做法,既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又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张胜 杨跃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