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南京办注重细化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菜单式”审计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来源:审计署南京办】
字号:【大】 【中】 【小】
    为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提高审计效率,近年来,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注重细化审计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菜单式”审计,即把审计目标与重要事项细化成一张“菜单”,并逐一对应责任人员、完成时限、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工作实效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和适用性。
    
    一是分析重要审计事项的逻辑走向,编制“菜单”框架。首先,根据所确定的重要审计事项,以事物的内在逻辑走向为主线,详细梳理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点;其次,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环节,结合在会议纪要、收发文资料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发矛盾的原因、现行措施的意图、主要利益的流向等,将审计目标拆分成若干可供操作的实施步骤,建立起“菜单”审计的框架并落实到人,使审计人员看到“菜单”,就能了解相关事项的实现途径,从而立即融入到审计实践中。
    
    二是列举相关政策、法规及考核参数,丰富“菜单”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项审计内容,大多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非专业审计人员在初次面对相关审计内容时,可能找不到入门途径、要不到关键性的审计资料。审计中,该办由相关专业的业务骨干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中央各部委下达的考核指标,列出能够佐证审计目标且被审计单位需例行上报的文件、报告、报表等业务资料,充实到“菜单”框架中去,丰富“菜单”内容,使负责落实的审计人员看到“菜单”后,不仅知道需要做什么,而且知道怎么做,清楚目标责任人是谁、防止审计工作的遗漏。
    
    三是设置反馈沟通机制,弥补“菜单”内容的机械化。“菜单式”审计的特点是标准化、同质化,使审计人员能够快速熟知任务;但是“菜单式”审计具有设定内容机械化、应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的缺点。审计中,审计组在设定“菜单式”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由业务骨干组成咨询小组,建立机动调整的沟通反馈机制,负责给“菜单式”审计中遇到的突发状况或例外问题提供相对专业的咨询建议,确保“菜单式”审计的顺利实施。(闫严 任书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