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上海办注重计算机技术在重大审计项目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来源:审计署上海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在开展的某重大审计项目中,根据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基础较好、业务数据量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分析总体情况,查找问题线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注重计算机平台搭建,构造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如在某审计调查项目中,涉及数据量大,审计人员便携式笔记本无法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审计组根据数据式审计要从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获取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的需求,注重现场工作平台的搭建,组织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部署硬件配置较高的数据服务器和相应的网络环境,下载转换数据近1000GB,为审计组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软、硬件基础环境。
    
    二、全面把握总体,积极开展对业务数据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针对某行业业务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从中抽取多个关键业务环节,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单位、不同年龄段分布等多个角度分析业务数据,全方位进行数据筛选,为掌握总体情况、锁定审计重点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深入挖掘线索,通过多渠道获取外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问题。在某重大审计项目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当地工商、公安、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相关数据,通过系统比对,查找疑点。如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获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信息、公积金缴费基数、纳税信息、车辆登记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等,并与享受保障房待遇人员信息比对,从中排查是否存在国家工作人员,缴费基数较高人员、纳税额较高人员和购买高档私家车人员等经济状况较好的申请人违规获取保障房待遇的情况,从完善申请人经济状况核查制度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四、积极探索创新,关注业务系统的有效性,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目前,各经办部门完全依赖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尤其显得重要。审计组针对该行业业务全部信息化的特点,注重关键环节在系统中的日常管理和处理流程,关注系统流程是否符合业务的规范要求,是否存在程序逻辑设计错误,影响系统数据真实完整性等问题。针对保障房管理和分配环节需要用经济收入协查系统进行资格审核的特点,从经济收入协查系统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入手,反映系统存在的数据来源渠道不完整,获取数据质量不高和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影响申请人经济状况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高杰 刘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