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上海办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 谋划审计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来源:审计署上海办】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对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审计监督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将十八大报告精神和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立足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全力谋划审计工作新篇章,切实发挥国家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一、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新表述、新论断和新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审计工作,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篇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报告对于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论述的更加透彻,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媒体普遍认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推动改革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求真务实的作风让人耳目一新,将会有一系列抓民生、反腐败、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成为下一阶段改革攻坚的重点。审计必须服务于这个大局,为政策措施的决策提供参考,为政策措施的落实保驾护航。

    全办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深刻把握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表述、新论断和新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审计工作新的战略部署,要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兼顾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规划审计中心工作,从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出发,把服务治理、执审为民的思路贯穿在审计规划、计划编制、项目安排、任务实施、审计整改的全过程,促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程和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审计工作要更好地以人民幸福为价值诉求,抓住主题和主线,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

    十八大报告以亿万人民的福祉为追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量化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统筹兼顾的标准,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报告最大的亮点,也确定了今后财政等审计的中心指标体系应当兼顾“总量”和“人均”概念。

    当前审计工作要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换监督视角和实施路径,在加大对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力度的同时,加大对惠民强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着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高对科技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积极发现和揭示阻碍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完善与企业体系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促进解决因社会利益冲突引发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三、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制约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新的方针。审计要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积极从体制机制方面查找和揭示问题,注重查处问题和完善制度建设相结合,促进提高行政绩效,促进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的健全完善,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制约职能。

    一是报告提出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公共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社会保障预决算的全口径审计,审查财权事权划分。二是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方面,报告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质询、问责、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并列,作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充分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已经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项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监督权力运行的国家治理职能。三是要继续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积极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尖刀作用,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力度,加强在金融、重大投资项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重大案件的深挖和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与纪检监察和公检法机关的协作机制,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

    四、全面认识和把握民生审计的内容、模式和节奏,服务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十八大报告将“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理念落实在民生改善和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的各个方面,从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到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从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等,这些内容都将是今后民生审计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中心统筹安排审计资源,不断提高民生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推动“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审计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民生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社保、医疗、保障房等审计项目中充分关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关注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效益性,注重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规则完善,维护民主法治,实现依法治国,推动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理念的落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深入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生态审计的方式方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专门增加了“生态文明”的专门阐述,报告中首次出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亮点提法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审计要在探索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进程中,进一步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生态审计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揭示功能和抵御功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为此,审计工作应在日常工作中将关注经济效益和关注资源环境承载力紧密结合,借鉴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探索绿色审计指标体系,通过深化国土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投资项目、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审计,促进项目环评审批制度、环保考核问责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的完善与落实,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相辅相成的体系,是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指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审计人员率先垂范、集体行动,使“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包容的文化氛围,更加主动地发挥审计信息透明公开、监督权力运行的窗口作用,更加主动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树立审计的话语权和公信力,更加主动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审计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杨建荣)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