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京津冀办积极探索企业集中采购审计技术方法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来源:审计署京津冀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认真总结和梳理开展企业集中采购审计的技术方法,针对企业集中采购“流程复杂、业务量多、资金量大”等特点,围绕“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资金流向”三个链条,提倡“三个打通”,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累了经验。

    一是打通内部控制链,识别风险源。该办针对企业集中采购流程复杂的实际情况,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为立足点,全面打通“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采购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链条,查找内控管理薄弱环节,识别风险源头,为发现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提供支持。

    二是打通采购业务流程链,抓住风险点。针对企业集中采购业务量多的实际情况,该办从采购部门、采购需求部门、采购需求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内审部门等采购业务主体入手,全面打通“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合同执行管理”等采购业务流程链条,紧紧抓住“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关键风险点,及时确定审查重点,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三是打通采购资金链,锁定风险对象。针对企业集中采购资金量大的实际情况,该办注重与“工商、税务、银行、公安”等外部单位的协作配合,坚持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相结合,全面打通“采购预算、采购询价、结算付款、财务记账及凭证发票、银行账户资金往来”等采购资金链条,审查人为操纵采购结果、实施“商业贿赂”资金流向,不仅有利于及时锁定风险对象,也为揭示内部控制缺陷、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原因、揭露采购行为违法违规问题和提出减少内控缺陷建议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刘松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