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广州办通过案例教学促进提升审计实战能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审计署广州办】
字号:【大】 【中】 【小】
    最近,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会同署干部培训中心结合审计职业特点,创新培训方法,采取案例教学、送教上门的方式,在该办开展了为期8天的审计案例培训。此次案例培训针对审计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相互启发思路,共同探索方法,模拟审计实战环境,取得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培训内容实

    一是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培训中心细化教学目标设计了17项课程,涉及案件查办、机制体制、信息提炼等3个模块,包括审计风险防范、审计证据思维、关键路径选择、政策评估审计、组织管理创新等5个单元,涵盖财政、金融、企业、投资、社保、资源环保等6个审计领域,课程教材全部为审计实例,实用性强。

    二是师资选择注重实践性。案例教学的18位授课教师除2位为高校专家学者外,其余均是署各业务司和兄弟特派办业务骨干。这些来自审计一线的教师,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开展的案例教学贴近审计实际,深受学员的认同,教与学之间高度融合并充分互动,确保了培训效果。该办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信息提炼模块的培训教师,将今年广州办编发的部分审计信息作为实例,通过组织撰稿人谈体会,处长点评,其他干部现场问答等方式,启发全办干部如何增强信息提炼能力,取得很好反响。

    三是课堂教学注重“实战演习”。案例培训中的思考题是学员在审计过程经常碰到难点和棘手问题,具有典型性和挑战性。学员在老师引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共同思考和探究办法,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方式新

    一是课堂的开放性。按照参加审计年限的不同,这次案例培训分设初中级班和高级班,每个班分四个讨论小组,不同处室干部跨行业参与学习讨论,综合处室干部也参与培训交流,旁听席的干部也可以发表意见。

    二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审计案例中的情景、事件进程和问题,课堂设置现场抢答、代表发言、小组辩论、情景模拟、老师点评等环节,培训紧扣主题但方式不拘一格,既有紧张氛围下小组头脑风暴法,也有针锋相对的学员间辩论,还有模拟环境里的角色扮演,课堂气氛热烈。

    三是办处两级领导做引导员。在案例教学中,该办领导及各位处长与其他学员一道平等参与讨论和交流,作为思路开阔、经验丰富的实务导师,就如何科学调配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抓住问题关键、强化临门一脚功夫、将审计工作做深做实等,与大家共享思路和经验,起到很好的“传帮带”效果。

     三、培训效果好

    一是发掘了干部的培训潜能。在8天共54课时的高节奏的案例培训中,学员始终精神饱满,参与度和积极性高,由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一人讲”,转变为学员“大家想、人人说”,许多干部提出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大家的思想、思维潜能得到极大调动和激发。

    二是搭建了交流工作的良好平台。业务司和特派办之间,特派办之间,办领导与全办干部之间,各处室人员之间,围绕当前审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共同学习思考,互相交流分享思路、经验和方法,通过不同经历、不同行业、不同思维习惯,站在不同角度的群体和个体之间通过观点对碰和方案比较,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顾春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