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的理性态度
李道立(湖北省南漳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理性是人类的高贵禀赋,是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理性的本质是求正确,理性态度就是求正确的知、情、意的统一。秉持理性态度待审,就要摒弃自我中心主义与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以平等原则为审从审,朝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自我超越与自我发展,让审计人生更有意义。

一要突出重点。如同选准拍摄镜头,而审计的重点也在于关注重点。审计人员对重点审计项目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审计项目实施动态,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重点记录,实时监控现场审计行为,努力实现审理问题早介入、早发现、早解决。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加强对涉及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涉及“三农”、城市低收入群众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政策落实及执行中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应注重创新审计模式,全面拓展审计领域,现行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职责是在政府预算框架下的审计监督,还存在许多盲区。凡公共资源(包括物力、财力、人力)分配和使用,都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努力提高审理工作的权威和层次,增强审计的公信度。

二要对照检查。廉政建设就是审计促进廉洁政府的“光和影”。加强自身廉洁是“光”。“正人无正己”,审计人员身处工作第一线,常年与管线、管物、管人的人打交道,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擦亮眼睛,干净手脚,迈好方寸,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带头严明党的纪律、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等,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做廉洁奉公的表率。推进反腐倡廉是“影”。审计要在腐败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融入国家腐败治理大局,服从服务于国家腐败治理的整体部署。当前,就是要保持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查处的高压态势,揪出不法犯罪分子,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目前,审计人员有时热衷打“老虎”,不屑打“苍蝇”,对于损失浪费、公款吃喝、不正之风等反映力度还不够,不利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使国家审计在腐败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三要公开曝光。摄影师在拍摄时常常利用曝光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曝光度的把握对作品效果的呈现至关重要。审计公告亦然,加强审计结果公告的适度披露,满足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需求。加大公告范围。现行审计结果公告主要集中在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可以适度向省、市、县审计机关拓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提升审计结果公告的全面性;丰富公告内容。应当向社会公开国家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相关的行为,既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审计做了什么、也了解被审计单位用了什么;严把公告风险。要关注审计判断偏差、审计数据不全、审计结果异同等的风险来源。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严把审计质量。在公告前要评估各种风险,建立风险防范及应对机制。

四要督促整改。当前,强化报告约束,消除屡审屡犯,审计整改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尤显重要。现实中不是所有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能用审计决定来处理,有的问题即使纠正也已形成损失,一般以审计报告形式,建议以后年度杜绝此类做法;有的问题普遍存在,需在以后管理中加以改正,也是以审计报告形式建议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但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没有强制力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有效整改。因此,必须提高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敦促被审计单位有效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审计法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尽快加以完善。只有在工作中保持对新问题的跟踪,勇于揭示、纠正影响国家治理的种种“漏洞”,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这既是审计权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制度完善、提高审计效力的有效保证。(李道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