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意见》下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探析
刘斌 刘俊(湖北省十堰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履行好宪法赋予审计的监督职责,服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审计人员 职业发展 能力建设

近期,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则对审计职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迫切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加快推进审计职业化,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职业化建设方法措施。所以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贯彻落实《框架意见》就需要找准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审计职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审计力量青黄不接,依法审计水平不高,综合能力素质欠缺,职业化建设滞后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审计事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难题。

(一)职业保障不足。一是职业待遇偏低。审计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审计人员是普通的公务员,其正常的工资、薪金是其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而基层审计机关的许多审计人员,收入微薄,仅够维持个人的生活所需。这样的境况,对职业化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不公平的。另外待遇不高也很难吸引到高、精、尖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顶尖人才、投资建设专家、经验丰富会计师等精英人才。相比于企业经营实体给予的工资待遇,精英人才更青睐后者。二是职业风险较高。新常态下,从中央到地方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大,审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审计报告的责任追究制等种种因素造成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待遇并不成正比。高风险与低收入之间的强大落差让一些具备胜任审计职务的高、精、尖人才,面对审计职业望而止步。三是工作强度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专项资金越来越多,基层审计力量不足、工作强度大的问题日益凸现。党委政府交办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民生资金和项目、信访审计调查项目也越来越多;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大型交叉审计项目较多,很多审计干部每年有三到四个月是在外地审计,并且加上基层审计机关行政事务繁杂,能够休假的时间不多,很多审计人员疲惫不堪。

(二)职业发展受限。一是晋升机制不畅。当前,由于职数与编制限制,领导岗位数有限,很多审计干部干一辈子都是科员,即使干的比较出色也很难晋升到合适的岗位,职业晋升通道受阻。另外,有些基层审计人员常年待在固定的科室,固定的岗位,对审计职业产生了懈怠,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轮岗力度不够。有些基层审计干部长期待在固定的岗位,工作能力逐渐失衡,从事业务的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差,从事行政的业务能力弱,一旦进行岗位交流,工作几乎难以为继,形成了个人依赖岗位、岗位依赖个人的局面,能力失衡与岗位依赖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人才交流不畅。审计机关是业务部门,很多审计人员从毕业后就一直在审计机关工作,没有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经历,横向、纵向交流难,致使审计人员进得来,出不去,人员板结,施展才能的空间小、机会少。同时,现行领导干部选拔机制限制条件很多,如年龄要求、学历要求等等,这也影响了部分中层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职业水平不强。一是理论水平不高。有些审计人员思想理论政策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与科学的判断力,不了解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不能从机制、体制、法制等深层次的角度去评价日常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缺乏用宏观的、辩证的、发展的视野去评价客观经济事务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二是专业能力不精。部分审计人员虽然能够胜任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但对政策落实、金融投资、资源环境、绩效评价等现代审计不太适应,仍然停留在就审论审、查错究弊的阶段,无法用职业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去快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症结。三是综合素养不高。大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只是偏重财务方面的知识,综合素养欠缺。虽然能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但对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含金量较高的审计项目,则不能完全独立开展,需要依赖科室协作完成。“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既懂财务审计,又掌握财政、金融、基建等现代审计所需要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计算机应用审计人员少之又少。

(四)职业道德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有些审计人员心高气傲,自我期望过高,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想找机会跳槽;有些审计人员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工作中贪图舒服,拈轻怕重,敷衍过日子,做不到忠诚履职;还有些审计人员虽然熟悉业务,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墨守成规,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新事物、新方法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职业修养不高。文明礼貌、不卑不亢是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但有些审计人员缺乏文明审计的意识,以执法者自居,到被审计单位昂首挺胸,趾高气扬,态度蛮横。审计中自以为是,听不得被审计单位半点不同意见,不给人家任何解释的机会。审计后,只顾处理处罚,缺乏服务意识,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三是廉洁自律欠缺。纪律是审计工作的“高压线”。有的审计人员心存侥幸,认为吃被审计单位一顿饭,收被审计单位一点土特产是礼之常情,自律意识不严。少数审计人员丧失原则,人情执法、面情执法、执法不严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审计机关的公信力。

二、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推进审计职业化,加快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命题。要通过把严进人关口、搞好学习培训、优化干事环境、弘扬职业道德等措施有效推进审计人员职业化建设。

(一)把严进人关口,严格职业准入与考试制度

一是建立起严格的审计职业考录机制。各级审计机关招录审计人员必须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和考试制度,对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要设定详细的标准。如,招录社会专业技术人才,除了有会计师、审计师、网络工程师、工程造价师等职业证书之外,还必须提供以往工作实绩证明;招录应、往届毕业生,学历必须在本科或本科以上,专业必须是与审计相关的会计、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管理等;往届生还需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不少于两年的工作经历,并且应往届毕业生面试要侧重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二是建立起严格的审计职业遴选机制。各级审计机关除了通过考录招收审计人员,还可以探索建立起公开遴选机制。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设定一定的条件,从基层审计机关选拔一批政治品质好、道德品行优、工作能力强的审计业务骨干,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基层审计人员的职业通道与激发工作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吸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建立起严格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各级审计机关还应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给予优厚的条件,通过聘任、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吸收引进到审计队伍中来,提升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搞好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水平与专业素养

一是多层次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审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政治理论政策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与把握大局的能力。要结合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当前的大政方针、施政要领以及政策法规文件,清楚了解当前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执法和审计监督方向。另外,要加强审计理论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要清楚知道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点,善于用先进的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践。二是多形式开展审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要建立完善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案例教学、审计模拟实验室及网络培训学习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多形式开展审计培训,利用专业院校学习、专项业务讲座、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养,盘活现有人才。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拓展思路视野,更新知识技能,提高业务实战水平。三是多岗位培养历练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要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优化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审计人员要始终把工作岗位当作历练自己的平台,要不断的学习各种业务本领,向老同事学、向业务骨干学、向综合能力强的同志学,努力成为能说会写、能思会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优化干事环境,激发队伍活力与干事热情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积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统一审计编制,将目前审计机关的事业编制逐步过渡到行政编制,强化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合法性。另外积极探索实行公务员与专业技术并行管理体制,审计人员除了正常的公务员福利待遇外,还应享受不同级别的审计职业技术津贴。二是强化绩效考核。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以职位为基础、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不同情况,尽量具体化、科学化。考核的过程尽量透明化、日常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同干部升降、奖惩、评先等切身利益挂钩。要把能力强、业务精、品质好的审计干部,积极提拔到领导层中去;对外主动跟组织部门衔接,把综合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推荐出去,扩大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文化是审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构成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弘扬践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发挥审计文化的引领与凝聚作用,塑造一支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高素质审计队伍。要努力营造审计内部“向榜样学习”、“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激发审计人员创先争优、勇当先进的热情与活力。另外积极组织开展审计论坛、道德讲堂、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志愿行动、审计能手评选等各种文化活动,让审计人员在轻松的环境中精神得到放松,压力得到释放,能力得到提升。

(四)弘扬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认同与责任使命

一是要培养崇高的职业操守。要锤炼审计人员的职业精神,以服务大局为重,始终依据法律规章制度开展审计执法,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科学的做出审计判断与评价。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耐得住寂寞,受的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提升审计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二是发挥审计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成为全体审计人员的榜样与模范。要带头学习和贯彻《审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审计准则与工作纪律,要在工作中自觉践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并使其成为整个审计机关的行为准则,从而促进审计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有缺陷或者是不完善的审计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完善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明审计纪律,要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审计“八不准”纪律等各种廉政纪律规章制度作为审计工作的“高压线”,确保廉洁从审理念深入人心,自觉在工作中客观公正、依法从审,树立审计公正法治的正面职业形象。(刘斌 刘俊)

参考文献:

1、李家国:对审计职业化的思考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02

2、曹武文:加强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审计署网站 20131202

3、杨 威:加强审计干部能力建设浅析 中国审计网 201265

4、甘肃省审计厅人事处课题组: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甘肃省审计厅网站 2011524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