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经济责任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定位
陈昌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力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应思考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定位。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视野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更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建设者和担当者。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重点和审计方式都将进行不同程度的演进和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视野,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审计目标看,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之所在。

其次,从审计重点看,经济责任审计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核心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领导干部工作和关注的重点,即审计的重点内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之所在。

第三,从经济责任看,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履行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审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审计地区或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情况

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难以搞上去,即使一时搞上去最终也要付出沉重代价。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任务。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要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审计中应关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是否妥善处理本地区、本单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存在忽视环境保护,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问题;关注地区或企业单位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关注环保措施不到位、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关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情况。

(二)审计地区或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融合。审计中应关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内容;关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在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是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否对本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优化配置,是否有效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关注本地区、本单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投入及投资效益情况。

(三)审计地区或企业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审计中应重点关注本地区或本单位是否存在向“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投资的情况;关注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关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项目的资金投入及投资效益情况。

(四)审计地区或企业的政策法规执行和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等。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制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重点关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问责等制度建立、考核情况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情况。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突出问题应严肃查处,并明确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创新

区别于常规经济责任审计,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进行审计制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搭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计算机审计平台

首先,搭建起以环保、统计、计划、林业、水利、气象等行业主管部门业务数据为主的审计平台,收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业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各主管部门已有的监测、测量技术方法以及其他监督检查手段与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其次,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与审计机关现场审计系统的综合利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生态数据计算机审计工作。最后,与相关业务部门数据实时联网,为开展经济责任联网审计创造条件,促使静态审计与生态环境动态数据相结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重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

经济责任审计已初步实现财政、金融、投资、企业、民生等专业审计及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污染的潜在性,也决定了审计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常规审计、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更好融合才能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对决策程序的常规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起点,通过查阅决策程序环节各项文件、会议记录和纪要等资料,可以了解决策的全过程,把握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将一些决策程序存在问题的项目确定为重点跟踪项目;对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要从立项决策开始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审计,从中发现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点生态项目的绩效审计,可以准确把握领导干部决策的实际效果,突出环境政策绩效审查,注重评价生态环境政策和行政控制效果和经济性,注重评价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注重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种审计方式的叠加,可以从决策、执行、效果三个层面全面了解生态建设的总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精准确定领导干部责任,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三)打造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军人才

一是适当招收资源、环境专业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二是通过选送业务骨干或主管部门或基层单位挂职交流、从资源环保部门选调专业人才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业务培训,帮助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逐步打造出一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专业领军人才。(陈昌满)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