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贺磊 李自勇(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各地审计机关相继开展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审计的组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更好的发挥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

一、强化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通过开展政策措施审计,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预防,筑牢防线,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在风险实际发生时,及时对将要发生的政策执行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使其“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实际效果落到实处。

(二)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有利于更好的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首次将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序列独立出来,与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一道纳入权利制约监督体系。通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关注政策措施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督促纠正,强化问责,促进依法行政。

(三)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有利于更好的提升“政府效率”。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根据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综合分析其运行规律,组织专项审计,对国家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以资金流向为重点,对具体的政策效果以及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是否按照政策本身的意思进行落实,是否偏离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向,以此来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离宏观调控的行为,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二、当前推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审计环境上存在阻碍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下,“僧多粥少”的现状使基层部门跑项目争资金困难较大。一些部门认为只要不放进自己个人腰包,踩政策,压红线,将资金挪作他用,审计部门应该宽大处理。一些部门认为,国务院下发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文件项目繁多,很多项目需要地方予以资金配套,落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执行时间过程,审计要客观看待。二是相关协调机制不完善。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涉及环节较多,一些环节所对应的部门比较强势,部门主要领导甚至是高配,审计牵头协调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三是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够。贴身式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跟踪监督让一些部门不适应,有抵制情绪情绪。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基层审计部门无更好的应对措施。

(二)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审计方式上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对审计项目介入时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审计什么时候介入,采用什么方式介入,一方面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人员必须精心把握,选择有利的时间节点介入,最大限度的节约审计资源,最大程度的提升审计效果。二是对政策措施落实的绩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政策和不同地域的政策落实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绩效审计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对政策措施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还必须关注政策本身有无先天性的瑕疵和缺陷,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研判,充分评估其不确定性,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进政策制定者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校,以期实现更大的政策效果。

(三)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人力资源上存在瓶颈限制。一是人员力量不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无论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审计项目方面,都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使基层审计机关的人事矛盾更为突出。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一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是个新课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也不多,另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的素质参差不齐,选择不当,将会出现重大审计风险。二是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审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与政策执行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计算机审计方法,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分析提炼等能力,而当前这样的人才在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在基层审计部门比较希缺。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协调机制建设,优化审计环境。重点是强化四个“力”。一是强化汇报沟通力,获取党委政府支持。推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要向党委政府汇报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意义、作用及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促使其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跟踪审计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队伍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力,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支持。教育被审计单位树立依法从政意识,克服“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思想,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将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树立主动接受审计的意识,积极提供审计资料和工作支持,为审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力,提升思想认识。要破除审计人员“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吃力不讨好”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审计的应尽之责、履职之要,努力提升本领,炼出“火眼金睛”,强化问题揭示,促进政策落实,提升审计威信。四是加强与其它监督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工作合力。加强向当地人大、政协的汇报力度,让人大政协关心关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加强与当地纪委、监察、检察、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在发现重大经济案件线索时提请他们提前介入,扩大审计成果。

(二)强化方式方法创新,提升审计效率。一是精准把握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介入点。对于起效快、执行时间短的政策,政策出台后立即介入;对于涉及民生利益、关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对于执行周期长、外部环境复杂的政策,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跨年度的跟踪审计。二是建立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评价体系。要积极探索,努力形成分门别类的、较为科学的政策执行评价体系,提升审计效果,服务政府决策。三是推进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四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索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发现问题能力。深化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和财政联网审计,构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跟踪审计+联网审计”的新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五是积极探索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绩效审计。关注各项政策措施执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客观、公正的评价政策执行的绩效水平,认真分析研究政策执行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修订完善提供审计建议,推进政策执行更加科学有效。

(三)强化人力资源统筹,完善审计保障。一是推进人力统筹。把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列入上审下、交叉审项目,不断完善“上审下”、“交叉审”、“一拖N”等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审计组织模式,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充分利用好部门单位内审力量,尝试将部分审计项目委托给内部审计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的主管部门承担,审计部门加强指导,确保审计效果。要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有专业技术资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协审人员,破解人力资源瓶颈。二是推进项目统筹。在年初,充分征求各界意见,积极反映社会热点,将政策措施审计纳入到全年审计项目计划中去,认真进行布局谋篇,将年度计划与长期计划紧密结合,将本级计划与上级计划、下级计划及时衔接,采取单项审计、复合审计、滚动安排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全覆盖。三是推进培训统筹。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进行跟踪审计的能力。(贺磊 李自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