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育法治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是滋养精神的雨露。培育法治审计精神,必须大力构建和弘扬法治审计文化,使依法审计从严审计成为审计人的政治信仰和行动自觉,夯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基。笔者认为: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培塑法治审计精神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性课题,必须紧紧围绕审计文化工作时代主题,作为审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需要不断拓宽思路方法和工作路径。结合实际,探讨几点肤浅见解和认识:

一是把培育法治审计精神作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审计文化的内在要求。

审计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时代内涵的概念。新形势下,打造富有审计特色文化,也有着多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的概括来讲,核心是打造忠诚于党的文化,培育审计人员听党话、跟党走的文化自觉,铸造审计机关及其人员的审计魂;打造特色文化,培育审计人员自觉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提升审计人员在新常态下审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中,打造法治审计文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育人员的法治精神;通过培育和塑造审计人员的法治精神,铸造审计人员对法律的敬畏、对审计的敬畏、敬仰之心,提高审计人员的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审计、依法办事的高度自觉性。可见,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由审计文化的本质内涵决定的,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深刻把握和运用。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国家之魂,是审计机关的精神旗帜。其实,任何一种文化,不管其形态如何,其现实表现是一种工作、生活和行为方式,而在本质上则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性的存在,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和集体意识,核心是一种意义指向、价值追求。这种意义指向、价值追求,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精神支撑。法治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的“发动机”和“导航器”,它似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号召下,各单位各部门都在着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审计服务国家良治目标,必须建设法治审计文化。没有法治审计文化的引领,就不会有服务国家良治目标的实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思想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大战略,这一重要论述,这也为审计机关打造具有审计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基本遵循的同时,深刻揭示了打造法治审计文化对于实现审计服务国家良治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是把培育法治审计精神作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审计服务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

审计无法不立,执法无严不威。依法审计从严审计是国家审计服务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当前,在一些单位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法治教育制度,教育与依法审计、从严审计的实践相脱离,往往只侧重于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有震慑性内容的教育,而对权利方面的法律宣传引导不够。实际工作中法治与人治时有冲突,立法与执法常常脱节,使法制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正规化建设,使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从总体上看,审计人员的法治观念不强、法治行为不彰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人治”的方式还是一个有着较深文化心理基础的方式工。这是导致目前审计机关的法律和制度虽然很多,但执行力还够、落实不够的重要原因。

譬如,有的依法办事的意识弱,依法审计力度不够,信奉“权不用过期作废”,习惯于“搞一言堂”决策,甚至把“法律法规当工具,合意的遵循,不合意的变通”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还有的要求他人做的,自己却做不到,对别人讲法纪、对自己讲私情。这些“脖子以上的问题”没解决好,头脑还没有得到法治化武装,身体已经进入法治化时代,唯上、唯己、唯众、唯旧,就是不唯法。有法不用、有法乱用、用法不常,降低的是人民群众对法治权威的认同指数,损害的是群众对法治进程的信心指数,影响的是法治审计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实现审计服务国家良治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刘家义审计长关于“促进国家良治是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的重要论述。切实解决依法审计之基不牢、不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培育审计人员的法治精神。唯有审计人员牢固地树立了法治信仰,具有强烈的法治审计精神,才能在审计全过程和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自觉养成依法审计、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根深地固的因“人治”陋习和因“人治”而带来的各种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依法审计、从严审计这个国家的基石和保障之基才能真正夯实。

三是把培育法治审计精神作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审计建设法治化水平的根本举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并且提出“国家审计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适应现代审计机关建设和法治要求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加大审计法规执行力度”“健全审计机关法制工作体制,建立完善审计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强化审计人员法治理念和法治素质”等方面的战略举措。这些战略举措,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但“强化审计人员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更具有根本性。

弘扬审计法治精神,审计机关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只有让法律法规融入审计人员血脉,根植审计机关肌体每个细胞,才能真正树立法治权威,彰显法治活力和伟力。就是依法履职的意识,牢记职权法定、有权不可任性,明白自身职责在哪里、权责界限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就要让审计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引导审计人员在日常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依法审计,遵纪守法的文化自觉。这是因为,提高审计机关建设法治化水平,健全适应现代审计机关建设和法治要求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加大行使审计监督权等固然重要,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审计法规制度体系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关键还是要靠人来执行,人是“加大行使审计监督权执行力度”的主体;如果人不执行法律,不自觉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任何法律法规都不会自动地发生作用。人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是法治精神的核心。依法审计任重道远。要自觉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牢固确立《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依法审计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运用《审计法》落实是基本职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基本素质的观念,自觉而坚定执行和贯彻《审计法》和《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特殊监督权,体现出审计法治的权威性,帮助被审计对象整改问题,除弊兴利,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堵塞漏洞。切实让审计工作循于法、程序统于法、问题苗头止于法,让审计人员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审计真正落地生根。审计人唯有只有以法治理论和法治素养为核心的法治精神,才能在内心认同审计、尊崇审计、敬畏审计,传达审计不何任性,真正把审计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也才能够在审计全过程自觉地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让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认识到“审计一次管理就规范,法治意识提高一次”;最终形成和促进审计机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进程中彰显审计法治伟力和活力。

四是把培育法治审计精神作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然要求大力加强法治审计文化建设。

一是要大力加强审计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治国,这项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而进行的基层设计和战略部署,需要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各层面的共同努力践行。审计领导和机关理当采取有力举措组织审计人员将宪法及审计法律法规学起来,学好法、用好法、护好法为实现审计服务国家法治现代化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要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审计法治教育学习纳入审计机关教育学习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增强审计法治基本理论、应知应会法律赏识和依法审计等内容;在审计全过程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充实完善审计人员履职尽责、审计工作必备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把审计法治教育学习时间纳入审计机关学习教育时间统筹,对审计人员党纪国法及审计机关法规掌握情况适时进行考评。把学法普法作为审计新人的第一课、作为审计干部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的主题课,要用好法律法规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树立“审计面前没有特权,审计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观念,采取科学有效举措“催熟”审计业务人才和领军人才,从具备“全能”审计人才中选任兼职法治教育学习辅导员,发挥好他们的“酵母”作用。积极开展审计机关集体学法活动,全面推进审计机关法治教育常态化,真正把法治融入每个审计人员的灵魂和血脉,内化为每个审计人员的虔诚和信仰。

二是要大力加强审计人员道德建设。法律是首先的规则化、法理化的表达。任何法律都具有鲜明的道德追求。没有道德的滋养,法治文化就缺少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思想基础,导致在依法审计、从严审计全过程,就可能发生规避职业道德操守。因此,必须把加强审计人员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审计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前提要求。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讲诚信、重承诺、讲家风等传统美德,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敬畏审计、遵纪守法和依法行政成为审计人员的共同道德追求。

三是注重发挥执法部门的功能作用。法律实施的过程,也彰显着蕴含其中的道德和价值理念,对法治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政法、纪检等部门要坚持严格公正执法执纪,努力让审计人员在每一次审计执法执纪行为、每一个揭露揭示审计问题和移送案件线索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好地营造扬善惩恶的良好正风正气。可以借鉴国家相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属于哪个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就由哪个部门负责向审计人员来宣传,来普及,既提高执法者的责任意识和执法水平,也引导审计人员运用“多种法治方式”来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四是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领导干部既是法律法规的实施者、执行者,也是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对于审计法治文化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弘扬,处于“上风”的地位。从建设审计法治文化的高度来看,要让人民群众产生敬畏审计法治、信赖审计法治、维护审计法治的心理,营造审计法治大于人治的大环境、大气场是必然的。更需要领导重视和带头。只有这样,领导模范养成敬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习惯,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信仰法治,审计法治理性文化节才能生根发芽。因此,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严格的制度和科学有效举措,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带头护法、带头用法、带头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以“上风”化“下俗”的关键作用。(陈亭)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