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审计保障作用的实现路径
李俊平 肖舟 王攀(湖北省荆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3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确立、赋予国家审计监督新定位和新使命。审计机关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于承担新责任新使命,紧紧围绕完善国家治理依法独立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保障作用。国家审计保障作用的实现路径有哪些呢?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合规律性和合法律性的高度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性质和先进性,历史必然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和经验也无可争辩地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抉择。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基本政治制度,明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最根本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合宪依据。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工具的国家审计,其生存和发展根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基于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保障,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政治原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审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会、理解党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所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国家审计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审计的效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国家审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了正是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国家审计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必须体现党的宗旨,为实现党的宗旨服务。这就要求国家审计要始终坚持和服从党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领导,通过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宪法赋予的审计职责,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应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独立性、专业性、全面性、主动性和权威性优势,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揭示决策部署落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揭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程度,从而增强决策部署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和有效性,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二、加强法治审计

法治审计是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审计要积极实施法治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增强法治修养、坚持依法审计、从严依法治审,强力推进审计健康发展。一是增强法治修养,提供法治智力支持。要自觉尊崇法治、坚定信仰法治、真心敬畏法律,切实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定奉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准则,确保有责不推诿,用权不“任性”,不突破法律界限,不逃避法律责任。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新需要,增强学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潜心学习法理要义、宪法和行政法律法规,熟练精通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要通过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真正把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二是坚持依法审计,确保履行法定职责。宪法和审计法都对实施审计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必须以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为根本遵循,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依据实施审计。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规定对经济事项进行审查、判断、评价、报告、公告。在审计对象和事项确定上要于法有据,不能随意突破法定范围和政策界限,避免越权审计执法;在审计项目具体实施上要依法进行,切实做到依法核查、依法取证、依法定性、依法处理和依法评价;在“合理不合法”等复杂问题处理上,要坚持法律精神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充分运用辩证推理即实质推理方法,把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死抠法律条文而机械执法。三是从严依法治审,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执法行为作出了严格规定,为依法治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必须从严要求“守纪律、讲规矩”,要适应新形势下审计法治建设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审计质量管理方式,完善审计风险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牢实扎紧审计权力行使“栅栏”,切实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监督规范审计工作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纠正和避免不当审计执法行为,严守审计质量和廉洁审计两条“生命线”,确保审计质量,严防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创新

审计创新是审计发展的第一动力。审计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审计理论、创新审计制度、创新审计实践,全力推进审计科学发展。一是创新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发展。审计理论既是对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又是审计实践发展的指引。创新审计理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生动审计实践为审计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审计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审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审计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立足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立足于中国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审计理论创新的新视野,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环保资源审计、全覆盖审计等理论,不断取得审计理论创新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通过审计理论创新,为指导审计实践提供科学指南。二是创新审计制度,保障审计发展。审计制度是审计理论的凝聚形态,是审计发展的重要保障。现行宪法确立的审计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要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国家治理高度提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要坚定不移地予以贯彻。创新审计制度,要把坚持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发展基础上坚持,在坚持前提下发展,切不可强调坚持而否定发展,也不可强调发展而否定坚持。在现行审计制度框架下,积极探索完善保障依法独立审计的各项制度,试行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摸索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的新方式,以及审计职业化建设、现代审计管理等各个方面新制度。通过审计制度创新,为促进审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创新审计实践,推动审计发展。审计实践是推进审计价值实现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审计实践,要从实践构成要素入手来进行。第一,培育创新智慧。采取过硬措施强化教育培训,培养造就具有辨证思维、法治思维、专业思维、创新思维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着力激发审计创新智慧与活力。第二,拓展审计内容。把审计触角延伸到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等全新领域,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承担新使命新任务,为完善国家治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发挥审计保障作用。第三,改进审计方式。重点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逐步实现审计技术方法现代化,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逐步推动审计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等方式,统筹利用好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审计力量,发挥审计体系整体效能。通过审计实践创新,为加快审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

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审计要积极实施人才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建设一支品质优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的审计干部队伍,奋力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增强思想政治修养。思想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核心,思想正确,政治才坚定,行为才端正。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奋斗观、名利观、荣辱观,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义利观、地位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引导审计人员把思想统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把个人发展与审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注重把学习政治理论与开展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把服务“四个全面”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自身免疫能力。作风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关键,作风过硬,履职才有底气,干事才有作为。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只有自身正、自身硬,才能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审计,才能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和使命,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忠于职守,依法履职,用权为民,心存敬畏,慎独慎微,遵纪守法,为政勤廉;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谋划审计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胸怀坦荡,公道正派。三是加强业务建设,增强审计专业技能。业务建设是审计队伍建设的重点,业务精湛,创业才有本领,事业才能发展。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要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健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着力引进人才,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以财经类为主向财经类、法律类、工程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转变,不断提高具备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审计、会计、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建筑工程、环境工程、企业管理等核心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不断提高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不断提高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执(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障。 (李俊平 肖舟 王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