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购买社会中介服务的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石晓宇(湖北省丹江口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在各地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都相继出台制定了一系列购买社会中介服务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服务审计监督。但笔者认为购买社会中介服务利弊共存,必须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使之能够发挥更好的效益。

存在的风险

从选择服务来看。由于政府投资审计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社会中介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而各社会中介能力又良莠不齐,虽然各地都制定了项目分配办法,但并不是简单的公平、公正、公开地抽签就能解决项目质量问题,这就使得审计机关在选择服务方时面临选择风险。

从工作目标来看。审计机关是对项目全过程监督,揭示存在的问题。而社会中介受利益导向的驱使,更多关注地是与利益挂钩的审减额这单一指标,而忽视了政府审计领域中审计程序、项目管理、建设质量等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降低了审计的深度,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使审计机关的权威和信誉受损。

从廉政风险来看。社会中介机构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介机构往往超出自身能力盲目承揽项目,协审人员通常是根据业务需求面向市场招聘,标准上往往重能力轻品质,加之管理上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管。协审人员普遍法纪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当面对诱惑时,容易背离审计纪律,违规操作,增加了审计的廉政风险。

从业务能力来看。地方审计机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就导致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掌控全局的能力,往往过度依赖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听之信之, “牵着鼻子走”,缺少审计机关的声音和必要的监督复核。如果协审人员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恰当,或者错误地判断了某一审计事项,则很容易作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

从职业道德来看。由于协审和施工方都是在同一行业中生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利益冲突焦点,协审通常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敢说、不愿说,往往消极应对、回避矛盾或将矛盾焦点转向审计机关,使得审计机关成为利益冲突的焦点,审计机关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从监督考核来看。虽然逐步采取了购买社会中介服务补充审计力量的不足,但新的审计模式短时间内无法成熟,相应的如果对社会中介的业务考核、廉政监督、履责管理不到位, 就容易滋生失职和腐败,产生审计风险。

从责任承担来看。在购买社会服务的审计项目中,许多基础性工作由中介机构完成,审计机关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结果出具报告。但如果出现重大失误、违法违纪问题,虽然审计机关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合同,明确了责任,审计机关仍需要对购买社会服务产生的后果“买单”。

应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化解和规避购买社会服务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切实保障和提高审计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势在必行。

建立准入机制。面对能力良莠不齐的社会服务市场,为引进高水平社会力量,应建立准入机制,适当提高“门槛”。 在严格资质、资格、信誉、业绩评查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机关中介备选库。在项目分配时,充分考虑中介机构特点和技术力量优势,根据审计项目的特殊要求,实行“遴选+抽签”模式,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有利于防范质量风险和廉政风险。

建立预防机制。廉洁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底线,为提高廉洁意识,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受聘社会中介机构协审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审计“八不准”纪律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 促使协审人员增强法纪观念和廉政意识,增强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国家审计规范的观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金钱观,强化审计履责意识,严格执行审计纪律。

建立管控机制。审计质量是购买审计服务要管控的重点,因此对社会中介不能一味地放任其独立开展。审计项目必须以审计人员全程主导开展,项目现场勘查、审计疑点、工程造价审核认定、争议谈判等关键环节都必须有审计人员全程跟进。审计报告实行“三级复核、审理和业务会定审”的质量内控制度,发现和修正审计报告中的失误,把出现问题的机率降到最小。通过把社会中介始终处在审计机关的监管之下开展业务,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建立考评机制。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中介的履约意识、业务能力、工作效率、职业道德、廉政建设等相关情况。同时引入第三方对社会中介参审项目进行质量考评,在原中介机构出具工程造价结果基础上重新认定有审减额的由原中介机构支付审计费用。连续三次考评误差超过5%的,取消今后聘用或委托资格、列入“黑名单”等,必要时移交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

建立培育机制。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审计机关自身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实力,有一支业务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队伍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审计工作。通过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中介组织招考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参加专业培训、参与上级审计项目“以审代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审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石晓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