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审计与审计的责任——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王斌 周驰平 (审计署成都办)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仅限于领导干部,本文立足于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实现国家的良治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领导干部是国家治理中的关键要素,其行为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效果。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认为审计机关应切实履行好监督、评价和督促整改责任,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关键词】国家治理 经济责任审计 监督 评价 督促整改
    
    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
    相比多数国家,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权力更为集中,掌握着更多资源,行使着更大的经济职能,其责任履行情况关系到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同时,一些部门和领导,特别是部分党政“一把手”和国企“高官”的不作为、乱作为、片面追求GDP等做法,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日趋成熟,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是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特有的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三大途径”推动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途径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国家治理的目标而言,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然而,目前多发的腐败现象打破了公平正义的底线。腐败意味着国家公权力的异化,是对国家良治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当前社会许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而造成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正是运行权力的主体——领导干部,从而在执行公权力的源头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突出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和国有资产处置等腐败高发领域的重点关注,并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发现并查处了一大批违法乱纪的行为,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领导干部共计41万多人,查出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合计684亿多元,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0.72万人。经济责任审计回答了领导干部是否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途径二:促进提高治理效能。治理效能指治理主体履行其职能时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和达到的效果。政府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主体。同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地位。一个单位的一切行为均是人的行为,其中领导干部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治理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国家良治的实现是建立在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系统各自发挥相应作用并形成有机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评价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并将其治理效能反馈给决策系统,为干部的考评、选拔和任用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决策系统对决策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根据决策执行情况实施奖惩,区别激励。2008年至2011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共提拔使用1.85万人,占被审计领导干部总数量的10%;澄清问题2680人,降级、撤职和其他处分2457人。可见,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了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政绩观,为加强干部管理,促进治理效能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途径三: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国家治理的范围而言,淡化了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强调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社会公共事务方面职能[3]。经济的发展不能片面地以几个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关注力度,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维护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等方面的决策和成效。通过关注保障房政策的落实情况,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关注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情况,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关注各级政府在“拎好菜篮子和米袋子”方面的措施,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关注和保障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促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守土有责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者,应准确定位,界定好职责范围,特别是要履行好“三大”责任:通过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通过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据审计建议或处理决定,纠正和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好督促整改责任。审计机关要做到“守土有责”,应做好“三个坚持”和“三个杜绝”。
    坚持以法律为依据,杜绝越位错位。审计不能包打天下。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司法监督以及其他各类监督机构一起构成肌体的“免疫系统”,并按照不同的岗位和分工,从不同方面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我国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审计法为核心,以审计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为主、地方性审计法规为辅的审计法律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关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才能避免权力的越位和错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相应的责任。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杜绝“面面俱到”。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因此,委托人的需求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果仅仅是“审计了什么,就评价什么”,那么可能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内容不是别人需要的。比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虽然也与经济活动有关,但这些方面要不要审计,要不要评价,报告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统筹考虑。审计报告应立足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不可过于宽泛。孙宝厚总审计师曾强调:“需要什么,就报告什么;报告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什么,就审计什么。”审计机关首先要充分了解委托人的需求,再以此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供审计信息。
    坚持以正本清源为目的,杜绝治标不治本。“正本清源,源清流洁。”查处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目的是在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完善制度健全法制,在根源上减少问题的产生,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经济责任审计在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和纠正问题的同时,要及时促进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效果,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推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复杂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违法违纪手段越来越隐蔽,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考验。当前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与过去相比,往往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呈现出集团化、智能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腐败分子有的在应对审计方面手段“高明”;有的深谙政策和法律,在“边缘地带”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和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打擦边球”。如,一些单位或个人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成为一些领域腐败犯罪新形式。审计署在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此类案件就达14起,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中非法获利5.76亿元。违法违纪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查处问题越来越难,既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又给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严峻考验。
    公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期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事务已成为当今民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和方式不断丰富,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对审计效果的期望也相应提高。社会公众希望审计机关既要勇于碰硬,敢于揭露违法违规事实,严肃查处大案要案,更要分析原因,提出深化改革、完善法治、强化管理的建议,并及时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对审计效果的关注己成为社会公众常态化的需求,目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社会公众关注审计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审计机关加大了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好评。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全面实行面向社会的结果公开,这与公众的期望尚有不小差距。
    “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对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对境外业务的审计尚未完全铺开。然而,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其境外业务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截至2011年底,我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就业人数达122万人。如何将境外业务更有效地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加强对境外投资和驻外机构的审计,关注境外资产的规模、管理和使用情况,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崭新课题。
    
    四、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面对新的形势,要重点抓好“引导、突破、提升、护航”四个关键环节,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引导:“一个理念”统领工作实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回答好“为谁审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治理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果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其最终目标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回答好“审计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指引审计工作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要以督促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重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回答好“怎么审计”。惩防并举,在惩治违法违纪行为的同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展和蔓延,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帮促结合,着力分析和查找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社会肌体的“免疫力”。   
    突破:“四大举措”创新方式方法。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方式方法的新突破。把握方向,计划管理科学化。计划的编制要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新方向,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适时调整,增强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扩面,审计范围系统化。要逐渐将审计范围系统地覆盖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方方面面,不留盲点。对象方面,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要求,切实加大对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审计监督的力度;内容方面,要从传统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领域扩大到领导干部任期的所有经济活动。集中力量,组织领导协同化。目前,全国已有97%的地方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检查督导、统筹协调和交流通报作用。巧借外力,技术手段信息化。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通过构建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匹配的财税、金融、企业数据平台,借鉴联网审计、跟踪审计的经验,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打击犯罪、规范管理的能力。
    提升:“三项建设”打造审计“铁军”。审计干部也需要“强身健体”,全面提升素质为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智力支持。强能力建设,铸过硬本领。以“四手”标准为能力标杆,优化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具备全局意识,把握政策方向,精通审计专业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重思想建设,树坚定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高、新、严、细”上狠下功夫,杜绝“慵懒散”、“娇骄暮”,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对审计事业坚定执着的信念。抓廉政建设,展清廉作风。廉政建设历来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展现清正廉洁的作风。
    护航:“一套制度”保障规范体系。完善的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实务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把握契机,蓄势而发。以深入贯彻落实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工作实践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着眼微观,有序推进。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南或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组织、实施、方法、评价、报告等内容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及整改制度,依法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惩戒,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提高。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将是提升审计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体系的重要补充。(王斌  周驰平)
    
参考文献:
    [1]马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特点分析[J].公用事业财会,2012(02)
    [2]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2011年7月
    [3]崔振龙 王鸿,国家审计服务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研究[R],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2(01)
    [4]赵鲁光,基于公众参与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J].审计月刊,2012(01)
    [5]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6]王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提升审计工作服务宏观大局的水平,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S1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