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杨卫东 (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刘家义审计长多次强调,审计人员要视审计质量为生命线、审计纪律为高压线、文明审计为保障线。其中,生命线至关重要,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兴衰、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总体来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较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目前由于审计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少数审计人员执行纪律不严等问题,使得一些审计项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进一步提高对“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认识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命题。我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既包括审计工作质量,也包括审计成果质量。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提升。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审计质量,将审计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对此,我们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予以深刻把握。
    第一,审计质量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内在要求。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上述规定实际对应了审计质量的两个层面,一是审计过程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即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审计结论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即审计成果质量。
    第二,审计质量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保证。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进实现国家良好治理,必须佐以高水平的审计质量。就像完成一台手术,必须具备良好医术的团队和无菌空间及器械,才能保证手术的过程和结果都获得成功。
    第三,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石。对国家审计而言,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认可,就是真正的高质量。这也是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如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全国审计机关艰苦努力、通力协作,摸清底数、反映成效、揭示问题、提出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总之,通过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折射出审计机关是否坚持依法审计,依法办事,是否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是否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涉及到国家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
    
    二、当前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方面
    (一)执行审计纪律不严格,己之不正无以正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大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人员作为国家的公务人员,严格遵守包括廉政纪律在内的各项工作纪律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从审计监督的特殊性来看,审计机关作为专门的经济监督部门,理应执行比其他部门更加严格的纪律。审计署自2000年起实行审计“八不准”廉政纪律以及后续出台的相关补充规定,为确保审计独立性、保障审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仍有个别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无视纪律规定违法违规,不仅自身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也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
    (二)审计职业道德缺失,在其位不谋其政。审计准则明确了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在现实工作中,少数审计人员认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点利益,只要不触及法律底线,就没什么问题。个别审计人员把审计职业道德抛在一边,法律意识淡薄,与被审计单位打成一片,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查而不报,甚至跑风漏气,发生了审计质量问题。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构筑起每个个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我们的思想上稍有麻痹,小小的瑕疵都会导致整个道德防线的崩溃。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机关要形成干净、干事的用人导向。也就是只有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敢于坚持原则,干干净净做人做事,才能敢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才能出更多的审计成果,才能被认可和使用。
    (三)思想观念存在误区,消极对待质量偏差。一旦发生审计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对审计质量的高度重视,反省自身,查找不足,继而改进工作,规避风险。然而,有些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质量出现偏差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审计工作本身,认为查问题、出成绩就有审计风险,不查、少查问题就没有风险,甚至出现对审计工作消极不作为的现象。实际上,目前审计最大的风险恰恰是查不出问题。按照正常程序应该查出的问题而没有查出,这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基础工作是审计成果的立身之本,是审计成果的土壤,只有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审计事项未查深查透,重要问题缺乏有力证据支撑的问题,从而影响审计的总体质量。
    (四)能力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提高审计质量。刘家义审计长指出,要“通过审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责任、法治、效能、阳光政府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坚决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在廉政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指明了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还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按固有套路模式干工作,结果交出来的活却满足不了形势的需要。一些同志学习有局限性,目光就盯在脚底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宏观大局意识。针对目前审计涉及面广,审计目标要求高的现状,要求审计干部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意识,又要有微观层面的手段,提高学习能力,做到触类旁通。如果我们自身不求发展进步,审计查核还是老三样、三板斧,找不到真正的要害,理不出清晰的思路突破实质性问题,审计工作就只能是隔靴搔痒,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发现不了,审计质量无法提高,审计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五)过程控制水平不高,无法确保审计质量。主要表现为不按规矩办事、不按国家审计准则搞审计。一是审计进度控制简单粗放。审计项目现场实施缺乏计划性,时间安排不科学,前松后紧,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审计;审计报告阶段 “倒挤时”现象严重,汇报告、征求意见更是手忙脚乱地“打乱战”,审计文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缺失。不按照审计规程操作,致使很多应该在现场解决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三是审计实施方案“两张皮”、“走过场”现象严重。目前,有些审计人员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对审计项目的指导作用,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依照审计工作方案照葫芦画瓢,不能真正立足于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审计目标、内容和方法,造成审计重点宽泛而不突出,审计方法浮华而不得当,难以对审计工作予以指导。四是审计复核流于形式。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事项是否完成、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恰当等进行复核。但目前还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真正履行好职责,复核意见走过场,结果造成审计文书格式不规范、逻辑层次标点错误、证据底稿报告“三张皮”等低级错误较多。五是项目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审理能力越强,自理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近年来审计机关对项目审理工作高度重视,审理机构在审计质量把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客观来说,由于审计项目多,审理人员少,审理时间有限,目前的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查错补漏的层面,而且对于“屡审屡犯”的问题没能有效解决,审理资源都用在做简单的重复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不够。
    
    三、夯实基础,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严明纪律,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严格执行审计廉政纪律、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审计战斗力、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坚定信仰、崇尚法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扎实苦干、求实创新的审计精神;恪守廉洁、质量、文明的职业操守;坚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审计职业道德。认真按照署党组的要求,时刻保持自律、自谨、自省的良好心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严格执行审计纪律中夯实审计质量的基础,在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中铺平审计质量的大道。
    (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实践证明,审计工作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每名审计干部身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最终要落脚到每个同志的能力和水平上。一方面,我们在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见到成效。这需要我们苦练内功,不断加强审计专业技能以及经济、法律、计算机、宏观政治经济政策的学习掌握,切实增强应对审计工作的底气和实力。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积极拓宽视野,主动适应形势,学会微观着手、宏观着眼,坚持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案件线索与揭露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
    (三)注重规范,夯实审计质量基础。要进一步抓好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通过自律与他律并举,提高审计质量。要坚决执行审计会议制度,严格按照准则要求做到审计组的报告必须经过审计组业务会议讨论,审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机关业务会议审定,也提倡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通过审计组业务会议讨论商定,同时要做到有会议必有记录;坚决执行现场质量检查制度,进一步探讨研究现场质量检查的方式,如,现场审理与审计纪律检查相结合,通过检查加强审计进度控制、方案执行控制、审计取证控制的作用落到实处;坚决执行审计质量通报制度,包括现场质量检查的情况、文书复核审理的情况、档案检查的情况一律全盘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不遮掩、不避讳,这既是一个督促过程,也是一个规范提升的途径;探索整改制度和考核制度,一方面争取通过切实的整改,达到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将审计项目的真实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自觉性。(杨卫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