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
王晓燕 (河南省登封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某项阶段性工作的完成,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指挥部”、“办公室”、“领导小组”等临时机构,通过统一集中办公、拨给专项经费、财务独立核算的方式开展工作。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临时机构较好地履行了职能,对于完成特定任务或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通过对部分临时机构的延伸审计发现,由于机构的临时性特征,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缺失、会计基础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临时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预算管理粗放。临时机构没有制定目标考核、日常管理、部门监督等管理机制。工作缺乏计划性,经费开支年初没有预算安排,主要是依靠年中临时追加预算,所报预算资金未细化,预算管理存在项目模糊、“打捆”上报、具体事由或所办事项不详、“没钱只管要,有钱只管花”的现象。
    
    (二)财务管理制度空缺,内部管理松散。临时机构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均未建立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相关内控制度,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超限额、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违规自行采购或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等问题。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职能弱化。临时机构工作人员基本是从相关职能单位临时抽调组成,会计人员多是身兼数职,不具备应有的资质,不能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存在会计核算原始票据不全、内容要素不齐、会计科目运用错乱的问题,甚至出现会计人员之间工作不交接、档案资料丢失等现象,弱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
    
    (四)机构终结撤销不及时,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临时机构担负的任务完成后,所购置的车辆、空调等固定资产和重要业务资料、财务资料档案没有统一接收单位,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另有部分临时机构工作已结束,但机构不撤,经费不断,临时机构终结撤销草率。
    
    (五)资金投入成本较高,支出随意性大。临时机构在成立时有文件,组成人员来自多个部门,在任务结束后,便各自归位,导致机构管理人员临时观念、侥幸心理严重,随意开支现象突出,所列支的工作经费中,消费性支出占总支出的60%。
    
    二、加强临时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有效的临时机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机构的目标任务、日常管理、监督管控等规程。临时机构办公室要尽可能设在相关职能部门,所需经费依托单位进行核算,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办公场所租赁、办公设备购置等支出。
    
    (二)细化项目资金预算,增强“刚性”约束。各申报单位要加强项目前期评审和规划论证,细化项目开支申报内容,明确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经法规。建议出台临时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对各级临时机构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作出规定。另外,明确财务和经办人管理职责,确保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财务会计事项真实合法。
    
    (四)严格绩效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对临时机构工作要严格差异化目标考核,定期进行清查、评估,结合考评结果,加强动态管理。对工作任务完成或职能转移等没有存在必要的临时机构,及时撤销合并,做好会计资料、固定资产和资金的移交保管工作。
    
    (五)强化监管工作,督促整改问责。一方面,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临时机构财务状况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其资金的追踪问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将临时机构纳入经常性监管监察,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和问责。(王晓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