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保审计的历史使命与工作方向——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郑广民 (审计署沈阳办)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字号:【大】 【中】 【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这一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论述,这对国家审计,特别是资源环保审计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在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思考在新的形势与要求下,如何把握资源环保审计的历史使命与基本方向,做好资源环保审计工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一、深刻理解与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是做好资源环保审计的重要前提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丰富的阐述。一是明确了定位,即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明确了意义,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三是明确了理念,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四是明确了基本要求,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是明确了奋斗目标,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六是明确了工作方针,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七是明确了途径方法,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八是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即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九是明确了重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资源环保审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系统论述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指导,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目前,我国能源消耗量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及效果。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尖锐的矛盾,根本途径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也是有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与举措。    
    
    第二,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新期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盼更为迫切,对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的反映也更加强烈。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良好的、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上,环境保护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提供正能量。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最大最长远最直接的利益,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第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与条件,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健康、制约经济发展,更威胁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我们党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建设生态文明,把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留给后代子孙,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对全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握资源环保审计的基本内容与工作方向
    党的十八大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与任务。这在总体上指引着国家资源环保审计的基本内容与工作方向。    
    
    第一,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审计,促进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保减排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严格了指标考核,环保减排初见成效。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环境容量、应对气候变化都受到挑战和影响。“雾霾”天气、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环保减排工作存在着推进难度增大、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监管不力等问题。因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审计要立足于促进政策落实、推动减排环保、保障资金有效使用等方面。要在摸清各级政府为落实减排环保各项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办法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当前减排环保的状况,揭示环保减排专项资金与项目在管理、使用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制度政策、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严格执行环保减排相关政策和履行环保减排的责任和义务,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促进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第二,深化土地资源审计,促进耕地保护与国土空间的优化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础的资源,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活动的一切;没有高质量的土地资源就没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好土地资源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把土地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开发利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土地资源审计要总结多年来土地审计的经验与做法,要以优化国土开发利用、保障耕地红线、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以土地征收、供应、复垦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等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为审计主线,反映和揭示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机制、体制、政策、管理方面的成效与缺失,揭露和查处土地利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促进加强土地调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探索与开展矿产资源审计,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与保障,特别是石油、煤炭、铁矿石及铝、钨、稀土等能源类、金属类矿产资源是影响经济、社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展开外交博弈的重要筹码。矿产资源审计,对国家审计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也应该是未来资源环保审计的着力点。要摸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情况,分析当前矿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揭露和查处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矿政管理、矿产资源专项资金使用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建议,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能源保障。    
    
    第四,加大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审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力措施,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集中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多项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专项资金,对此,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力度。要从总体上摸清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资金管理、项目实施、运行效果等情况,客观评价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从政策设计、规划制定、项目安排和运行效果等方面,提出规范项目规划、加强资金管理、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的审计建议,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政策的贯彻落实。
    
    另外,还应定期开展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及专项资金使用方面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这些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    
    总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资源环保审计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努力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开展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郑广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