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县级审计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姚海峰(湖北省宜都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审计统计通过整理审计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人员兼职多、程序欠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只有加强对审计统计工作的重视,通过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完善制度等措施加大统计工作力度,才能进一步提升统计质量和水平,为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关键词:统计 队伍 质量 制度 规范
    审计统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审计统计工作,可以系统整理审计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资料,真实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发展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近年来,审计统计工作逐渐受到了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审计统计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审计统计的规范化水平和统计工作效率逐步提高。但从县级审计机关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县级审计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人员兼职较多,影响统计工作效率。县级审计机关现有的审计统计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的,有的甚至兼职五六项工作,导致统计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统计工作、更谈不上钻研审计统计业务知识技能,有的统计人员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消极对待审计统计工作,不仅导致本单位审计统计工作达不到要求,更严重影响上级审计机关统计报表、台账上报审计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统计指标把握不准,影响统计工作质量。县级统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理论知识,没有丰富的审计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审计的具体业务不甚了解,在实际填制审计情况台账及报表过程中,有的统计人员对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的填报不能较好地把握,时有出现报表所填统计指标与实际审计结果脱节的情况。由于有的统计人员对一些审计项目的审计业务文书中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的定性和界定理解不透,造成在审计统计软件中填报的统计指标与之对应不够明确、模棱两可,在建立填制台账和报表时不能准确区分属于哪一类问题,就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金额全部填在违规金额中;有的统计人员把审计查出的问题全部笼统地填列为统计指标的“其他”,但又没有分别具体地填写“指标明细”,因此从审计情况台账及报表中根本无法看出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的性质。
    
    (三)统计工作程序不规范,影响统计数据安全性。首先,由于县级审计机关大部分统计人员是兼职的,所以在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统计人员往往是一台电脑用来做许多项工作,少数审计机关甚至是多人共用一台电脑,这就严重影响了统计报表、台账上报的及时性,也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其次,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统计人员所用电脑不仅仅没有设置账户登录密码,还连接了互联网,严重威胁统计数据安全性;另外,多数统计人员都没有及时对统计报表、台账进行专门备份,如果电脑中毒或系统崩溃,电脑硬盘不得不格式化,就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数据丢失,统计人员数据安全性意识亟待加强。
    
    (四)审计业务文书和审计统计资料管理欠规范。一是审计业务文书不规范。按照现行的审计情况统计报表编报说明,对审计项目而言,违规金额在审计决定书中确定,管理不规范金额和损失浪费金额在审计报告中确定;对于审计调查项目而言,违规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和损失浪费金额在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中确定。部分审计机关对某些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应该出具审计决定的审计项目,没有出具审计决定,只在审计(调查)报告中反映,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很多统计人员只注重审计(调查)处理情况的填报,对审计(调查)处理结果落实情况较为忽视。因此,审计情况统计报表的“审计(调查)处理结果落实情况”指标与应落实指标相比,在统计期间内往往出现落实率较低或难以体现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二是审计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台账、会审资料以及审计业务文书等统计资料不齐全、不完整,没有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有些审计情况台账(原始记录)没有登记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文号及时间等,给查阅资料或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改进和完善审计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审计统计队伍建设。抓好统计员队伍建设,是保证审计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起点。一是要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统计人员网络,审计统计工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谁审计,谁填报”,因此每一个审计业务科室都要安排一人兼职本科室的统计工作,此外,各基层单位要安排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专职统计员,负责汇总统计报表、督促兼职统计员按时填报报表;二是尽量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审计统计工作连续性、专业性都很强,如果中途更换统计员,特别是专职统计员,很多细节问题诸如统计软件的使用、各种统计指标的真实含义等新的统计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这就难免影响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甚至延误上报时间,影响上级的汇总;三是要搞好工作交接,基层审计机关统计员的更换相对频繁,因此要抓好工作交接,重点是老统计员要详细说明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各个审计项目在统计报表上的反映情况,确保新统计员心中有数。
    
    (二)强化审计统计业务培训。一名优秀的审计统计员需要掌握较多专业知识和技巧。而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除了统计员加强自身学习以外,最具成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培训,因此抓好业务培训是提升审计统计工作水平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是要强调审计计划与审计统计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统计员必须详细了解审计计划,确保按计划要求的时间填写统计报表;二是详细讲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审计情况报表涉及的统计指标多达几百个,一些统计员想当然的随意填写,破坏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如某单位审计统计报表中的“建议纠正部门不当规定”多达12条,该项指标系指审计查出被审计(调查)单位执行的地方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建议有关地方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纠正的条数,基层审计机关一般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审计效果,实际该单位统计的是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条数,二者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三是审计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统计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目前主要是统计软件使用不当,如没有进行“前期校对”、台账选择错误、部分数据未保存以及统计软件升级安装失误等,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耗费了统计员大量的精力,因此要利用定期培训的机会,认真剖析原因,互相交流经验,提高软件应用水平,此外要引导统计员登陆审计署金审工程服务网站,从论坛帖子中寻找解决之道。四是学习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及编报说明,重点理解报表指标体系及结构关系,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来源和对应关系,熟练掌握审计署开发的金审工程审计统计管理软件中各项填制功能的运用及操作技能。审计业务人员也要组织培训,全面了解统计报表相关指标的含义,确保审计统计台账的准确性。
    
    (三)完善审计统计制度建设。一是落实奖惩制度,平时要详细记录统计员报表上报时间、报表质量、统计分析质量等要素,年终据此评出先进,予以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二是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度,严格要求基层单位一把手必须在统计报表上签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三是建立通报制度,通过编写审计统计工作情况通报,刊登统计人员在使用统计软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解决办法,报送中应注意的问题、优秀统计分析、统计成果等,促进审计统计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着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同时促进各级审计机关提高对审计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充分拓展审计统计服务功能。审计统计的主要功能除了系统整理审计活动资料外,还要充分利用统计资料,深度挖掘其中的深层次信息,积极为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和领导决策提供统计服务。一是利用统计掌握的审计计划执行情况,绘制清晰的计划进度表,为领导掌握各个审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人力服务;二是积极整理当年和往年的统计数据,为其他同志撰写审计信息、审计综合报告、科研论文等提供权威的审计基础资料;三是深入分析审计单位数量、违规金额、增收节支等数据的变化,撰写相应的统计分析,探讨审计发展规律,为领导决策服务。(姚海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