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曹东(审计署南京办)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精神,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和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凝聚力”。这可以看做是审计署从国家审计工作职能作用发挥和审计机关发展角度对审计文化建设作出的整体的、统一的规划,也提出了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审计署高度重视审计文化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审计机关为平台,以提高全办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审计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入口,以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完善国家治理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基础,以宣传舆论和先进典型为导向,努力营造出严格、奉献、奋进、包容的文化氛围。那么,什么是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具有哪些作用,当前审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完善?

        一、审计文化及其作用

    “审计文化是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因素等的总和,是以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复合体”[1]。现阶段的审计文化,应该就是以上述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价值的意识、行为及目标的统一体。

    审计文化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对于激励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事业,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引导和推动审计工作深层次发展,实现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刘家义审计长在2012年指出的那样,“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

    二、当前前审计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审计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值得信赖的优秀队伍,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是社会公认的,当然,审计干部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审计工作中还有不足之处,审计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前进当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应该引起重视。

    (一)科学审计理念转型未到位。一是传统审计理念的禁锢。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审计的重点内容由传统的帐务收支向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和数据内控等方面转化,但现代科学审计理念还没有全面渗透到每位审计人员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中去,审计转型工作离现代审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传统审计的惯性思维也还较为明显的存在。有的审计人员还习惯于传统、狭隘的方式方法,只凭经验办事,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慢,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对现代审计的应用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到位。二是宏观战略思维欠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阶段,宏观层面矛盾和问题较多,各级政府希望审计机关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管理以及一些带有全局性、宏观性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审计人员宏观意识还应有所增强,审计的突破能力有待提高,综合分析、理性思维、宏观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待增强。如何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战略的思维,从宏观的视野来辩证地分析和发现问题,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使审计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艰巨而又必须破解的课题。

    (二)学习型机关建设步伐有待加快。一是学习缺乏制度保障。长期以来,审计项目年年增多,特别是跨地区项目增多,各方面对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资源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忙于完成审计任务,疲于奔命的现象有时就非常突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工学矛盾的怪圈始终未被有效打破,影响审计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外界因素导致学习研究不够深入。由于长期出差在外等各种因素,审计人员还无法保证对学习的深入研究。由于钻研精神不够,审计工作有时抓不住主要矛盾,分析原因也不够透彻,尚不能把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不快,跟不上形势发展,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三)少数人的核心价值观不稳,偏离现代审计文化的方向和要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快速不停地工作节奏,长期出差在外远离家人,对审计人员的理想信念以及献身审计事业的信心决心确实产生考验。尤其是当前审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比如审计会经常面对薪水待遇几倍高于自己的人群,经常面对工作轻松福利优厚的机关单位,经常面对手中直接掌管钱物大权能呼风唤雨的官员,经常面对来自涉嫌违法犯罪人员的威胁和刁难,还会经常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或埋怨等,凡属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产生考验。经不起考验的,就会认为审计岗位工作辛苦,收入福利待遇较差,在这里干下去不划算,或者产生烦躁倦怠情绪并影响到他人,还有少数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耐不住寂寞,最终选择脱离审计队伍。

    (四)业务能力、工作作风还不过硬。有少数同志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和表面性工作,进取心不强,大脑静不下来,工作深不下去,有时候存在“娇骄暮”、“慵懒散”的现象,作风不扎实;审计的突破能力不强,临门一脚欠缺。在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特别是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制作、多维图像处理等技术运用不够普及,信息系统审计还未步入正常化、规范化渠道。

    (五)廉政方面的自身“免疫力”有待增强。由于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审计人员长期处在“抗病免疫”的第一线,处在权力监督和经济监督的最前沿,自身的肌体很容易被侵蚀、被感染。再加上审计监督本身也是一种权力,有权力就有滥用的可能,个别审计干部的违规事件,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前在某些审计人员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有的满足于现状,盲目乐观,总认为审计人员“免疫力”比其他单位强,不会受“病毒”感染;有的则偏执地认为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抓得过紧,管得过死,要求过严,与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不相融。

    三、加强和完善审计文化建设的对策

    上述问题和不足的存在,尽管发生某些人的身上或者发生在某些时候,也是前进和发展中难以避免的,但却不容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搞好审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一是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红线。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主心骨。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核心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审计干部要通过学习,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面来,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面来,统一到在审计岗位实现人生价值上面来,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体而言,审计文化建设的出路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思路,营造氛围、提振审计人员的精气神。首先,要结合自身发展深入总结本单位的审计文化,提出有特色的特派办精神;加强对特派办审计文化的宣传,使全体审计人员了解本单位审计文化的内涵,引导其日常行动与审计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共同的审计目标。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全心投入、尽职尽责、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形成“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不比待遇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使审计干部增加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审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斗志。

    (二)强化学习能力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博学、常学、真学、活学”的要求,通过培育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考核和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做到学以立德、学以明志、学以广才、学以建业、学以养性,不断增强自身把控全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现场决策的能力和审计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宏观分析能力和依法审计能力,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岗位学习培训制度。为使审计人员行为符合审计文化的要求,就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为它在整个审计文化体系中居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外在的准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原则,把外在的期望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最终使个人目标与审计机关目标相一致、相协调,达到共同发展。以科学审计理念为指导,在工作中体现审计文化内涵。审计文化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深化,科学的审计理念可以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同时也会赋予审计文化以新的内涵。

    (四)以人为本、开展多种多样的人文活动。一是要自觉地把审计文化建设融入审计实践,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树立审计人员良好形象的同时,在审计一线主动开展特色主题文化建设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工会、团支部、等组织的领导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文体活动,营造快乐工作和科学、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审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就是传播载体之一。特派办审计人员长期出差在外,工作压力大,通过组织有特色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有利于放松审计人员身心、促进交流沟通,在轻松的环境中传播了审计文化,也展示了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等形式,主动与审计干部加强交流和沟通,疏导思想、排忧解难,向审计干部及家属送去组织的关心和爱护,积极营造更加和谐、更加阳光的审计文化家园,并创造更加辉煌的审计业绩。(曹东)
       
    参考文献:
    1.周生春 陈国营,审计文化的定义、结构及定位,中国审计2003年第1期,P48-52.
    2.王善平、宋 艳,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P12-18.
    3.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审计研究,2011年第3期,P89-93.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