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杨振宇(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一是实体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困难,盈利空间越来越窄。近年来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均出现上升,导致实体经济企业出现微利局面。同时,订单减少、出口萎缩、企业税负仍较重等,也是当前影响实体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二是正由于实体经济部门利润下降,国内资金资本脱实向虚,转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市场进行炒作的迹象明显,需要遏止和疏导。
    
    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改变实体经济领域融资困难的状况,迫切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服务。金融业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否则,即使短期内获得了高利润,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因此,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是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也有各类银行卡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这就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
    
    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来看,国有控股的工、农、中、建四行近10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行动,使维持县域经济的全国性金融支持机构只剩下了农村信用社一家,邮政储蓄则因体制原因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这就使农村资金供给主体数量减少。而且农村金融网点少且分布不平衡,农民存贷款困难,难以享受到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
    以上分析表明,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2、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果不佳。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近两年,许多相关部门都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时间尚短,成效还不太明显。
    
    3、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国际经验表明,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债券市场理应得到优先发展。而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是债券市场(除了国债市场)规模太小,另一方面是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还不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
    1、合理选择农村金融模式,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从我国地区差异大和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应采用复合型农村金融模式。复合型农村金融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类似国有银行这样的正规金融机构,也有小额信贷公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涉农基金并存。国有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具有规模优势,应始终把为农服务视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根据自身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定位,主动接近目标客户,了解农村的金融需求,通过创新产品、再造流程、降低门槛、延伸渠道、提升服务等措施,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规模资金需求。农信社长期扎根于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具有先天优势,目前各地农信社在加快基层布点的同时,应鼓励发展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为尽快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的状况,应尽快放开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村家庭的贷款功能,继续扩大和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大力倡导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鼓励各类乡村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扎根农村,特别是要支持自发创新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农村社区基金的发展,以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2、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效果,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开担保准入门槛,建立完善抵质押评估登记平台,发挥担保和抵质押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杠杆和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商业银行应加强中小企业业务的创新性研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地方政府应逐步探索中小企业业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3、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杨振宇)
     
    参考文献:
    1、王森,杨昊.金融: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J].求是, 2010(7)
    2、宋汉光.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思考[J].银行家, 2012(8)
    3、董建岳.关于中小企业金融的现实思考[N].金融时报, 2012年11月05日
    4、易开刚.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N].人民日报,  2012年08月27日
    5、杨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需要“两轮驱动”[N]. 经济日报,2012年05月02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