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国家审计工作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钟麟(审计署深圳办)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历史和思想内涵变化,探讨了为什么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群众路线,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应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国家审计工作应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众所周知,我党“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种作风,过去指导我们党取得了武装斗争胜利,夺取全国政权;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仍然是指导我们事业继续前进的强大武器。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时候我们党对这三大作风坚持的好,我们的事业发展的就顺利,什么时候我们偏离了这三大作风,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
    这三大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也被称为“党的群众路线”。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斗争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完善的,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回顾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就宣告其是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可以说,从我们党创建伊始,就意识到,党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广泛联系和发动群众;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党在创立初期就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里面去;中国革命将来的命运,要看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党的一大决定以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运动。在党的领导人中,周恩来比较早地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他在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强调红军的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方式的运用。同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之后,针对党内犯教条主义、命令主义错误的领导人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毛泽东反复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结合党的思想路线,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作了初步的总结。
    遵义会议后,特别是在延安整风的基础上,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使党的群众路线更趋于成熟。1943 年,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群众路线提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中共七大在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七大之后,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更为全党所熟悉和掌握,在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加自觉和普遍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路线又得到新的阐发。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形势,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严重背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刘少奇又一次强调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第一,信任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党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曾深情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深厚诚挚的感情。
    因此,群众路线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方法,始终是党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指针,是使党同最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二、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唯物史观,具体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3、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路线,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三、新时期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当前,我们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努力实观“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责任之所在。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各种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诉求,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国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了拉美等许多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后,也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学说,这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我们既要看到目前形势好的一面,也要对形势的错综复杂和可能面临的困难有着充分的预计。可以说,这都给我们这些国家公职人员如何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化解各种随着改革的发展凸显出来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应当说,目前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整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宗旨观念淡化,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一些地方在特定时期甚至出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严重对立的情况。
    如有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群众观念淡漠,忽视群众利益,有的甚至将群众与党割裂开来,视为对立面。郑州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吉林某国土局长的极端错误言论,就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党和群众关系的无知。还有的党员干部脱离实际,不作调查研究,作风飘浮,不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凭主观做事,方法简单,搞形式,欺上瞒下,甚至出现所谓的“三拍干部”(汇报时拍胸脯,决策时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有的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掌权不为党和人民办事,而是为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服务,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对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不痛心,遇到问题或推诿扯皮。这样的党员干部虽是极少数,但他们的错误言行却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的巨大损害,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突发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之源。
    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有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有制度方面的缺陷,有放松党的建设、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等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领导干部本身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道德修养,没有“官德”,不能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要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观”与“法律观”,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决策观”,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具体而言,就是要摆正位置,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不仅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也是公仆的衣食父母。通俗的说,是人民给了我们饭碗,是人民在养活着我们。我们的职位和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的薪水是人民发的,如果我们不尽公仆之责,努力为人民办事,在政治上对不住人民的信任,经济上对不住所拿的工资,道德上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四、新时期国家审计工作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国家审计工作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代表了审计工作的正确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党的根本宗旨。近年来,审计署反复强调,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我们在国家审计工作中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我们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更加注意关注民生,更加自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加注意反映群众呼声。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审计证据要从群众中来,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是提醒我们在审计时工作作风不可漂浮,要扎扎实实的了解社情民意,也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我们才能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为审计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二是审计评价要从群众中来,我们评价一项政策是否真正落实,是否取得实效,群众体会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只有坚持倾听群众意见,将群众的口碑吸收转化为我们的审计评价意见,才能使我们的审计评价做到客观准确;
    三是对审计工作自身的监督要从群众中来,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必须首先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行使的审计监督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切实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一方面也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
    四是审计结果要依法向社会公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审计署推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实际上就是国家审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审计工作“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实践也证明效果良好。(钟嶙)
    
    
    【参考文献】
    1、《关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徐汉明,湖北日报,2010.7.15
    2、《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王明方,党建,2011.1
    3、《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解洪,求是,2009.8
    4、《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2009.8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