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思考
谭丹(审计署长春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不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因此,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监督职能部门,做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是必要且重要的。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中央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其相配套制度和规定进行审计监督,在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以项目和资金为审计载体,以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和改进完善为目标,通过对审计载体持续性的监督,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效果性、效益性和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组织方式。
    
    (二)特点。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过程的阶段性审计内容的全面性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审计对象,不同于其他审计对象的审计类型。二是审计重点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由于政策执行时间跨度大,执行中存在调整变更情况,决定了这种审计类型必然带有阶段性特点。三是审计内容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审计范围和审计评价上。
    
    二、近几年来我国开展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国跟踪审计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国家审计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综合判断与评价,并将判断与评价结果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的依据,在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检查宏观经济政策相关配套制度制定情况,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后,各地方、各部门将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国家审计机关对配套措施制定情况的审计监督是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检查配套措施出台的依据。二是检查配套措施的可行性。三是检查配套措施的制定过程。四是检查配套措施的下发情况。近几年来,我国审计机关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发现政策层面的缺失,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提高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
    
    (二)检查宏观经济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执行情况,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紧盯住各项配套政策的充分性、可行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中央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检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进度。二是检查反映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经济指标情况。三是检查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近几年来,国家审计署推动省、市、区县政府审计机关开展了对地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并对审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增强了监督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针对性,有效性,拓展了覆盖面。
    
    (三)检查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套资金和项目情况,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刚性。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既涉及到政策配套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又涉及到相关项目和资金的完成情况,项目和资金是政策目标实现的载体,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某一方面进行印证。一是检查项目和资金的总体情况。二是检查项目的投向情况。三是检查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近几年来,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发现违反国家经济政策的行为,查办在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受贿索贿等行为,促进完善权力问责追究机制,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检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绩效情况,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绩效审计主要是以检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情况为主,一是检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是否收到预定效果。二是检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所花费的成本是否超出预定的预算限制。三是结合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绩效。国家审计通过客观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评价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绩效,同时运用审计公告等反馈机制,向政府决策者反馈执行结果,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提升经济政策绩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制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因素分析
    
    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履行法定职责的大局和中心工作。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制约或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因素,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并加以分析研究。
    
    (一)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研究不够,忽视宏观政策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因受将审计定位在财务领域的传统审计观念影响,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还没有完成向现代审计的转轨过程,一些审计人员习惯于从资金和财务角度查处问题,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趋势分析以及政策制定的背景、运行后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不能了然于胸,忽视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资金运行背后的权力和责任,不重视经济活动与宏观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更不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重点和切入点有待进一步明晰,还没有牵牢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牛鼻子”。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中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大都局限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只可作为审计监督和评价的参考指标,而“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增长”、“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则不适用于审计监督和评价。
    
    (三)跟踪审计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地区审计信息化技术方法发展仍显滞后,组织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建立起集预警、监控、纠偏、制裁和反馈于一体的综合评估和联动机制,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跟踪审计组织方式还没有在全国推广,对于重大宏观经济政策跟踪审计等需要集中力量的“攻坚战”,仍需进一步探索整合分工、上下联动、重点攻关的审计方式。
    
    (四)跟踪审计成果的时效性还需要增强,难以发挥应有的预防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优势发挥,需要建立在对国家政策执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上,但目前一些审计机关还是以事后监督为主,审计成果时效性不强,使审计无法对问题的发生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及时判断和反映,进而遏制问题进一步演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防御作用。
    
    四、深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
    
    深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全方位了解和深刻理解宏观经济相关政策,具备在一个平台上与被审计单位就职责范围内业务问题对话的能力。在开展宏观审计前应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方位了解和深刻理解,梳理政策、明晰背景、分清职能是开展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前应掌握的三个关键环节,及时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找准监督着力点,构建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当前“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任务重、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问题,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应从实际出发,找出有明确量化目标或需要配套资金的单项政策和核心政策,索住审计重点,找准切入点。同时从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出发,确定宏观经济政策跟踪审计重点环节,构建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经济政策绩效提供综合的量度。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方式方法,实现审计力量的充分发挥。对于样本量大的对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方法。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审计组织方式,可打破部门界限和原有按专业分工负责的组织方式,实现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既可总揽全局,又灵活机动,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统筹调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经济政策。
    
    (四)加强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增强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的高端性。要加强审计成果的顶层设计和过程控制,以审计计划为龙头,统筹谋划审计重点,细化审计要点,并切实落实到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中,及时分析提炼和高效反馈审计情况,对重要信息实行攻关调查和全过程控制。在政策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类别,多形式产出审计成果,以提高审计成果的时效性。在跟踪审计成果的考核和业绩评价方面,应增加跟踪审计提交的意见建议采纳情况,促使被审计单位建立制度、提高绩效、完善管理等方面的考察比重,树立正确的成果导向。(谭丹)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