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中国审计文化的特征及其构建
董晓峰 梁垚(审计署广州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特征。本文以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特征及其构建展开讨论,认为“忠诚、清廉”体现其传统文化因素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依法、奉献”体现其政治文化属性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责任、独立”体现其职业文化特征和科学审计理念。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须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不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聚集社会文化力量,加强职业文化水平建设,全面推进审计文化建设。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审计文化 传统文化 职业文化
    
    一 、审计文化的基本内涵解析
    
    (一)审计文化的基本概念
    在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监督之需,审计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审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审计也随之得到空前发展和壮大。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以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为取向,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审计文化,它既是广大审计工作者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和服务中所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由其表现出来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与外在形象等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又是审计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形式。
    审计文化是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能够充分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审计群体的战斗力,尤其是在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新形势下,审计文化更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前进、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其特点,既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又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也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文化基础,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必须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审计制度”这三个关键词 ,才能牢牢把握研究方向。
    
    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其一是审计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是文化作为历史现象的表征之一,从实质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审计文化在其熏陶中培育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性。
    其二是审计文化的时代性。审计文化顺应时代而生,反映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同时具备政治文化属性。具体地说,文化具有渗透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不断扩张和弥漫,并随时试图侵入周围的亚文化圈。中国审计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化,是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无可避免地接受时代精神的引导和渗透。同时,国家审计文化作为一种行政文化,具有政治文化的属性。
    其三是审计文化的科学性。审计文化隶属职业文化范畴,体现了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文化是存在于中国审计群体中的一种亚文化,属于职业文化的范畴,具备职业文化的特征。科学性是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计系统深入分析“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问题,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总结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经验和学习借鉴国外审计发展经验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三)审计文化的内在灵魂
    价值观是关于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根本性问题的价值意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起着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是审计文化的灵魂。201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其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凝聚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能够感召和带动广大审计人员更好地从事工作、完善自我。
    
    二、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审计文化的特征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一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国家审计的行为特征,得到了广大审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核心价值观的视角下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审计文化的特征。
    
    (一)忠诚、清廉——审计文化的民族性及其传统文化因子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和延续,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本源,其中“忠诚、清廉”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注重修己、传统家庭伦理的最好演绎。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二字重如泰山。《左传》有云:“临患不亡国,忠也”,又云“无私,忠也”,在传统文化中,无私助善、报效国家方为忠,人无忠则不立,国无忠则不兴,民国时中山先生提出将忠君之德转移至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事业之忠,更是将这一字上升到个人抱负和民族兴亡的高度。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以“诚”为美德。中国人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诚既是道德规范,也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和方法。
    而“清廉”二字,自古就是各级官吏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廉者,政之本也”, 数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史官还是普通百姓,常直观的以“清官”和“贪官”来辨别和评价官员。对于国家审计人员,还有第二重的意义,审计主体的廉洁与否,决定了审计机关是否能正确、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忠诚、清廉”本源于民族性,更是审计工作者应铭记在心的第一品质,宪法赋予审计崇高的法律地位,审计工作更是受政府和人民的重托,审计工作者必须忠诚于党,服务于民,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为实现国家良治贡献力量。        
    
    (二)依法、奉献——审计文化的时代性和其政治文化属性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年12月宪法规定设立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起航,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作为诞生于新时期的审计文化,会受到同时期治国理念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显的政治文化属性。
    “依法”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审计事项进行判断和处理,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履行法定的审计监督职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依法审计就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审计理念、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体现了审计文化的时代性及其政治文化属性。
    “奉献”一词在不同的社会和民族中有不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国度里,奉献精神被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本身就蕴涵着奉献精神。随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弘扬,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应在不断提高,奉献也必将向广泛和自觉的方面发展,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已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三)责任、独立——审计文化的科学性和其职业文化的特征
    责任是指一种强烈的受托责任意识,审计来源于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因目标的部分不一致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代理人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审查评价,使这种受托关系得以维系。因此,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推动审计发展的根本力量,杨时展教授曾提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
    独立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职业特征的精神元素,也是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审计职业文化符号之一。独立性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业务活动中,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及不偏不倚、不依赖和屈从于外部压力和影响的精神状态。审计工作必须保持独立性,否则无法对审计事项做出公平、公正判断和评价,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影响审计工作目标实现。
    科学性是审计文化的发展方向,审计文化应该揭示审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助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形成科学的审计理念。责任和独立不仅体现了审计文化中的职业特征,也是科学审计理念的基础和保证。受托责任是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源于公共受托责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审计的规律、目的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在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树立了科学的审计理念。
    独立是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评价审计制度科学性最重要指标,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要切断与被审计单位在经费等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将廉政建设视为生命线、将廉政纪律视为“高压线”,在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纪律规定的同时,颁发执行了广为人知的审计纪律“八不准”,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
    
    三、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审计文化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决定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推动审计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审计理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保障。
    构建审计文化的关键在于打造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自新中国的审计工作诞生起,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即已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集聚社会文化中的能量,创新职业文化中的思路,并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积淀、丰富和完善。
    
    (一)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加强人文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忠孝、仁义、道德、诚信、厚道、宽容、务实、勤劳、和谐、知恩图报、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有学者总结其大概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强调“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等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的境界。二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在其人本理念中,以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用人标准,就是对人的修养的一种要求,是对人的修养的衡量、考察和选用标准。三是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如“精忠报国”和“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忠孝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其核心的儒家文化在历史更迭中更是为世人重视,其中人生核心价值学说是儒家文化中的关键,核心价值决定着个人、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和延续,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本源,“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十二字准则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注重修己、传统家庭伦理的最好演绎。  
    因此,打造优良的审计文化,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必须认清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更应追根溯源,向传统文化回归,努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营养,从人文熏陶入手,从营造氛围入手,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的特性和审计需求与时俱进,努力完善审计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保障。同时,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兼容并蓄,学习借鉴国内各行业的有益经验,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在继承中吸收,在借鉴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载体、机制,深入一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审计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总结推广审计文化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高审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集聚社会文化的能量,弘扬时代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判断国家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自1983年我国审计制度正式确立至今已有二十九个年头,二十九年来,审计人员筚路蓝缕、兢兢业业,共同见证了我国审计方针、原则及工作框架等的初步构建到如今的基本完善,审计文化建设的跟进显得更为迫切。因此,弘扬时代精神,从根本上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至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事业和审计工作者共有的精神宝库,既是支撑审计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审计工作者在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
    弘扬时代精神,构建新时代的审计文化,应积极集聚先进社会文化的正面能量。应将应将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民主法制等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审计文化创新改革的内在核心,从根本上将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各个环节,将时代精神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
    弘扬时代精神,构建新时代的审计文化,树立和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更应实现道德与法制的和谐统一。恩格斯曾经指出:“道德是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意味着使其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规范,成为每个审计人员内心的“法”。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道德和法制相统一的理念:一方面,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使审计人员丰富精神内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另一方面,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的行为规范,加强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武装审计人员的思想,指导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和思想行为。总之,将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审计文化建设。
    
    (三)加强职业文化的建设,重视职业道德
    所有专业性较强、道德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基本上都将职业道德规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重视其在职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署自成立以来,先后两次颁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道德准则》,以此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审计职业文化独具特色,它要求审计工作者“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服务权力和公众”,具体表现出“精神独立、坚持原则、勤勉尽职、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无私无畏、敢于碰硬”的职业特征。这些内容与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易于理解和执行。通过加强审计职业文化建设,可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注入实质性内容,便于更好地确定工作重心和着力点,使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活动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更强,群众基础更扎实,避免审计文化建设的“空洞化”甚至流于形式。
    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审计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职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结合职业道德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地诠释国家审计文化的要义,树立和倡导先进科学的国家审计文化价值观,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定好位、指明方向,纠正对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倾向,解决国家审计文化建设和实际审计工作“两张皮”问题,打造富有审计特色的国家审计文化。
    
    总体说来,通过开展以培育职业道德为重要内容的审计职业文化建设,向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展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巩固信任基础,积极打造公正廉明、独立客观、依法规范、专业可靠等国家审计文化形象,进一步开创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作为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清晰的体现了这一特征,“忠诚、清廉”体现其传统文化因素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依法、奉献”体现其政治文化属性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性;“责任、独立”体现其职业文化特征和科学审计理念,具有科学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文化也须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不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聚集社会文化力量,加强职业文化水平建设,全面推进审计文化建设。(董晓峰 梁垚)
    
    
    参考文献
    [1]刘家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石爱中. 寻绎审计文化[J]. 审计研究,2005.(1).
    [3]曾俊. 职业道德规范: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J]. 审计文摘2009.(12).
    [4]马亚男. 审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根源[J]. 新会计2010.(9).
    [5]刘英来. 审计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 审计研究2005.(1).
    [6]郝振平. 审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研究[J]. 会计之友2012(6).
    [7]刘誉泽. 论审计文化视角下的审计法治[J]. 审计研究2009(5). 
     
【关闭】    【打印】